皮膚科診所「于賓診所」院長彭于賓日前到上海出差,26日上午在飯店的健身房跑步時,疑似發生急性心肌梗塞倒地,緊急送醫後不治身亡。對此,心臟科醫師劉中平提醒,雖然規律運動確實有益身心健康,但激烈的運動會提高心臟病發的風險,若運動時出現3大類情況,應立即停止運動。 ▲ 心臟科醫師劉中平提醒,若運動時出現3種情況,應立刻停止運動。(示意圖/ENews) 劉中平醫師在臉書專頁《劉中平醫師的心臟科筆記》發文
彰化縣一名近70歲老翁昨天深夜因為胸痛、胸悶、頭暈等症狀,緊急叫救護車,送醫後確診為急性心肌梗塞,幸好由和美分隊高級救護技術員黃景嵐實施12導程心電圖並即時給予雙抗血小板藥物,打通阻塞血管救回一命,而這名老翁1年半前也因為急性心肌梗塞發作,被同一名救護員救護送醫,就醫的醫師一聽到這個巧合,直呼「真是有緣份!」 ▲ 老翁1年半前也被同一位救護員送醫(圖/彰化消防局提供) 和美分隊隊員黃景嵐回想當時
近期黴漿菌、流感、新冠肺炎(COVID-19)等各式病毒流行,許多家長都因孩童頭痛、咽喉痛、發燒等症狀久久不退而手忙腳亂,其中專注於推廣中醫美學概念的中醫師曾宜萱表示,其實「中醫調理慢」已是舊觀念,若以中西醫搭配其實更能加快痊癒,並同時分享出天冷「調理3步驟」,讓大家養出良好精氣神、抵禦病毒侵擾! ▲近期各式病毒流行,孩子久咳不止讓家長擔憂不已。(圖/曾宜萱醫師提供) 中西醫新火花!居家搭配「消
過年到了,不少人會在這連續假期當中大魚大肉,但如果長期吃的不對,即便是有菜有肉也可能吃出狀況。尤其當前營養學界和媒體頻繁強調加工肉類的健康風險,甚至指出其可能致命的危險性,在深入探討這些潛在危害之前,我們或許應該先清楚地識別出「哪些食品屬於加工肉類」開始。本文將帶您了解加工肉類的標準與類別,避免在你不想食用食誤食。 ▲加工肉包括通過醃製、發酵、吸煙或其他方法轉化為提升風味或延長保存的肉類。(示意
中國浙江寧波一名20歲年輕女子在等車時突然倒地,被送到急診時已沒了呼吸心跳,醫師得知她5天前曾有腹瀉、解水便的症狀,懷疑是「急性暴發性心肌炎」,所幸經過醫護人員輪番按壓了一個半小時,女子終於恢復心跳,目前已脫離生命危險。對此,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張海澄示警,若感染病毒後,發熱、咳嗽、咽痛、流涕、腹瀉等症狀持續1至2週,務必盡快就醫。 ▲ 中國女子因輕忽腹瀉症狀,引發急性暴發性心肌炎送醫
農曆春節即將到來,無論圍爐火鍋還是滿桌年菜佳餚,經常讓人大快朵頤之後又擔心體重失控的糾結心情,營養師提供「6口訣」技巧替大家解決難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師徐裴莉建議,民眾可以利用家中餐盤,活用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設計之「我的餐盤」6口訣,調整六大類食物份量與比例,這樣就能在春節期間安心享用美食不過量。 ▲過年吃大餐記得6口訣,安心享用美食不過量。(圖/中興院區營養科提供) 口訣1:飯跟蔬菜
全台最近陷入強烈寒流的包圍,連續兩天的低溫讓人如同「凍番薯」,各大醫院的急診部門也因此繃緊神經,做好萬全準備。台大醫院更是一早就有近百人排隊等待住院,醫療量能面臨嚴峻的考驗。兒童急診科醫師謝宗學對此表示擔憂,並回憶起2016年同樣強烈的霸王寒流,當時也是在春節假期前,流感疫情急速升溫,最終導致急診部門近乎癱瘓的慘狀。 ▲2016年霸王寒流急診陷入癱瘓,謝宗學醫師揭示2徵兆,今年惡夢恐重演。(示意
入冬以來最強寒流來襲,全台各地十分寒冷,許多人下班回家後都迫不及待泡個熱水澡暖身。不過,義大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陳德遠示警,高雄一名30多歲男子泡澡後走出浴室,瞬間感到頭痛欲裂,接著右半側手腳無力、口齒不清,送醫才發現腦血管爆掉,引發出血性腦中風,至今仍未脫離險境,因此提醒民眾不要直接赤腳踩在冰冷的地板上,可先穿上襪子或拖鞋,避免溫差過大導致血管收縮,並謹記「FAST」口訣,有助第一時間判斷是不是
寒冷的冬天,起床變得更加艱辛。對此,中醫師余雅雯表示,若想打破賴床日常,不妨給自己「3個3分鐘」,每天起床後別馬上起身,可以先閉目養神3分鐘,接著搓臉、叩齒3分鐘,起床後再提肛、梳頭3分鐘,就能有效喚醒大腦、提振精神! ▲余雅雯建議起床後別馬上起身、先閉目養神3分鐘,好讓頭腦慢慢清醒。(示意圖/Shutterstock) 余雅雯在臉書專頁《上璽中醫 余雅雯 中醫師》發文提到,最佳起床時間為上午5
一名55歲李姓女子本身患有高血壓疾病,合併頻尿、夜尿等情形,但起初她並沒太在意,直到近日出現水腫問題才就醫,結果一檢查竟發現腎功能狀態不佳、已罹患慢性腎臟疾病第四期,讓她驚訝直呼:「平日排尿量很多,怎麼還會有腎臟疾病?」大千綜合醫院腎臟內科醫師張書明指出,一般民眾誤以為排尿量多就是腎功能正常,但其實頻尿或夜尿反而是腎功能受損早期徵兆之一,若未及早找出原因並治療,後續恐會導致腎功能惡化。 ▲張書明
入冬最強寒流來襲,不少人都會喝咖啡、薑茶暖身,不過日本電視台節目「この差って何ですか?」曾實測多款常見熱飲的禦寒效果,發現咖啡和薑茶的保暖效果分別只排第6名、第3名,而榮登第1名的竟是熱巧克力,並說明喝完後可促進血液循環,使身體保暖近一小時。 ▲日本節目實測發現,飲用熱巧克力後暖身效果可達59分鐘。(示意圖/Shutterstock) 【禦寒熱飲排行榜】 ●Top1:熱巧克力所含可可多酚能促進血
第五波新冠(COVID-19)疫情持續延燒,為執行監測及預警,衛福部去年指定血液基金會、配合辦理「新冠病毒血清抗體監視系統」作業,欲及時參考全國抗體陽性率情形,以滾動式調整防疫政策。結果顯示,截至第四波疫情、也就是去年6月止,全國N抗體整體陽性率已達78.9%,其中以17~24歲陽性率(83.7%)最高,若以當時「天選之人」已剩下2成來看,如今全台估計可能僅剩1成、甚至不到。 ▲國內第五波新冠疫
國內上週新增615例新冠(COVID-19)本土併發症、44例死亡,第五波疫情仍持續延燒、預計下週進入高峰,其中死亡個案當中最年輕為一名50多歲男性、無潛在慢性病,1月中發病後四天突然倒地抽搐,經送醫急救證實確診新冠,且同時伴隨著肝腎功能異常、低血氧、雙側肺炎、缺氧性腦病變等狀況,即便後續已住進加護病房治療觀察,但病情仍持續惡化,最終在住院第五天過世。 ▲國內上週新增615例新冠(COVID-1
新版《菸害防制法》於112年3月22日正式上路,修正後強調「全面禁止電子菸」,意指任何人均不得販賣、供應、廣告、甚至是使用,即便中央已宣導違者將依法重罰,不過不少國人私下仍會偷偷使用。對此,胸腔科醫師蘇一峰感嘆,近日遇到個案是因爸爸很愛在家中抽電子菸,結果導致全家二大四小不斷咳嗽,最終演變成一家人全都氣喘。 ▲一位爸爸愛在家中抽電子菸,結果害得全家二大四小咳到不行!(示意圖/Shuttersto
隨著全球暖化、北極圈永凍土迅速融化,科學家警告,長期冰封的「殭屍病毒」(arctic zombie viruses)終有一天可能解凍破土並大量釋出,進而引發流行病大爆發的危機。 ▲ 科學界認為,長期冰封的殭屍病毒終有一天會隨著暖化解凍破土。(示意圖/ENews) 根據《衛報》報導,2014年法國艾克斯馬賽大學的遺傳學家克拉維里(Jean-Michel Claverie)帶領團隊,首次復活封存在西伯
中央氣象署提醒,受寒流影響,22日至24日各地天氣非常寒冷,下半天氣溫將明顯下降。對此,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醫師洪惠風示警,天氣最冷或最熱時,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都會升高,且冷比熱更可怕,其中有3種情況最容易引發猝死,包括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及心律不整,直呼「冷死人不是開玩笑!」 ▲ 天氣最冷或最熱時,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都會升高。(示意圖/ENews) 洪惠風曾在臉書上引述一篇刊登在《循環學雜誌Ci
雖然不少研究指出,少劑量的紅酒或啤酒對人體有保健功效,甚至認為酒精有保護心血管、降低心臟病死亡機率的作用。然而,仍有不少學者認為酒精對於人體是「弊大於利」,英國《太陽報》報導便指出,飲酒可能升高罹患皮膚癌的風險。 ▲酒精對於人體是「弊大於利」。(示意圖/shutterstock) 這樣喝皮膚癌機率提高13% 英國布朗大學一項針對20萬名成年人長達18年的研究,觀察酒精是否會提高人體罹患皮膚癌的風
國內新冠病例再有升高趨勢,引起部分民眾憂心。對此,世界衛生組織(WHO)祕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警告,目前仍未知名稱的病原體「X疾病」可能引起大規模傳染,其致死率恐怕達到新冠肺炎的20倍,因此呼籲各國應在今年5月之前簽署「大流行病協定」,才不會重演新冠悲劇。 ▲ 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譚德塞警告,下一波「X疾病」的致命率可能達到新冠肺炎的20倍。(圖/翻攝
吃太多刺激性食物容易導致胃食道逆流,出現心口灼熱、脹氣想吐的症狀,因此又被稱作「火燒心」。對此,美國佛州腸胃科醫師薩哈博(Joseph Salhab)以自身經驗分享,某次發生嚴重的胃食道逆流時,吃了藥也沒有好轉,於是吃了「一根香蕉」,竟不到30秒就緩解難受症狀,令他大呼「太神奇了!」 ▲ 吃香蕉能緩解胃食道逆流的情況。(圖/翻攝自@thestomachdoc TikTok) 根據《Daily M
安南醫院中醫部醫師沈佩諠指出,五十肩又稱為「冰凍肩」、醫學上學名為「沾黏性肩關節囊炎」,由於此病症好發於中年以上、特別是50歲左右,因此得其名,若肩關節囊因發炎而產生沾黏,後續會造成肩關節之攣縮,進而使肩部關節活動受限,至於臨床表現則為肩部多角度受限,例如:無法梳頭與吹頭髮、拿不到高處物品、手無法伸至背部抓癢或伸進臀部口袋拿東西、女性無法自行穿內衣等,且活動時會伴隨疼痛、甚至夜間容易痛醒,進而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