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律培養從學步兒時期開始

生活新聞 | | 觀看數:0
紀律培養從學步兒時期開始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從孩子在學步兒階段就開始建立適當的規範與限制,並且對於良好的行為給予鼓勵,如此將奠定孩子一生的行為基礎。以下會示範培育的方法。

PAR

 

學步兒階段年紀還太小,不適合訓練紀律?

當僅僅1歲的幼兒大聲吵著要糖果或是將東西隨意從購物推車上扔出來,是否要處理呢? 答案絕對是肯定的。雖然他們的年齡還太小,無法理解行為與結果的關聯,但仍需要藉機給予機會教育。別忘了,「紀律discipline」這個字詞不是只有懲罰,它同時具有「教導」的意思。

試著讓孩子轉移注意力

當孩子做了不當行為時,與其大吼大叫地責罵,不如迅速且冷靜地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引起他對另一項活動的興趣。例如,當孩子爬到沙發扶手上時,只要輕輕地將他抱回地板上,並且提供書本或玩具給他,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同時可以讓孩子了解到某些事情是不被允許的。

父母雙方立場與原則必須一致

千萬別認為偶爾和孩子「妥協」一次不會有什麼嚴重的影響,事實上,孩子只會從父母的妥協中學到下次可以如法炮製,甚至是變本加厲。家中所訂定的規範,除了父母兩人必須立場一致之外(免得造成孩子認知上的混淆),在執行上也請記得必須永遠堅持原則。

使用正面積極的用語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對著孩子說「不可以!」,久而久之,孩子可能會加以反抗,或是也開始用「不」來回應他不想做的事。建議父母們,將「不可以」只用在情況危急的時刻,例如,孩子正要伸手去碰高溫的烤箱門時。若是情況並不危急,則盡量改用「正面的建議」來取代「嚴厲的命令」,例如,將「不要在車上脫鞋子」改為「回到家我們就可以光著腳跑來跑去了」。

父母以身教做示範

紐約市心理學家Penny Donnenfeld博士說明 : 「幼兒用看的比用聽的更能吸收了解」。例如,如果孩子睡覺前不想刷牙,那麼可以站在他旁邊一起刷牙,讓孩子看到父母睡覺前也是必須刷牙的。

對於孩子的好行為要不吝嗇地給予讚美

有時候,學步兒會故意做些不好的事來引起父母的注意。正因如此,我們更應該適時地讓孩子了解到我們對於他們的正確行為感到非常高興。透過對孩子的讚美,無形中也是讓孩子了解到,他們的好行為同樣能夠引起父母的注意的。

 

Reference :

Secrets to Toddler Discipline

熱門推薦

    最後更新時間:2017-12-19 14:30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