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侯剛本 博士
自古以來,人類本是脫離不了群居的社會性動物。然而,自從整個人類互動的文明社會,進入到21世紀互聯網的網路社群年代後,從此訊息流通的速度變得更快,人際交流的節奏也變得更緊;搞到後來,大家的生活就在這樣一個全新的秩序之下,紛紛莫名地緊張了起來。有人因為對於各種訊息的接收變得更敏感,也有人相對因著速度更快顯得更沒耐性。難怪乎前些日子,開始出現一群先知先覺的倡議者,跳出來提醒大家「慢活」的重要性。
說真的,我不能說「活得緊湊充實」是件壞事。然而,一旦這樣的充實感,因著「速度過快」且「數量過大」的時候,生活的品質鐵定會變得不好,身心靈的狀態也必然受到這樣的連帶交互影響,病的病倒的倒躲的躲逃的逃。所以說,活得太衝ㄍㄧㄥ得太緊,若就人生的長遠性來看,並不是一個聰明的存活策略。
當速度關乎時間,當解讀訊息的能力,又反應著一個人心思細密程度與否時;某些人活在時間的脈絡裡,就是容易感到緊張。又有些人浸泡在訊息的世界中,他的體質也是很容易會吸收過頭身心超載。若是這樣的特質,試以改由職業類別的取徑,衡量看待箇中之人的速度與敏感度;恐怕以我這種從藝術跨傳播,再從傳播走進學術殿堂的人來說,必然是「速度過快」與「訊息超載」的超高危險群。
沒錯,像我這樣的人,你就算不給我外在的時間壓力,力求完美的我本來就很容易緊張。加上較為細膩的心思,也讓我對於訊息的接收,在敏感度上也比常人高出許多。正因為如此,以致四十多年來透過歲月的雕琢,全面性地模塑出關於我的工作品質、我的處世態度、我的身心壓力,以及我的身體狀況…….;到後來我愈來愈發現,倘若這樣的生活態度再不調整改善,我的人生路無法走得更穩健長久。於是年過四十以後,我便開始主動聽聞吸取更多更多,有關如何「活慢一點」與「放鬆一些」的大小內容。意圖藉由這些勵志勸世的精神糧食,提醒自己改造自己鍛鍊自己內化自己。實不相瞞,好些時日嘗試下來,血壓真的有降下來一些,病體也真的有康復一些。得失心的部分明顯地減少了;如臨大敵時的當下膽量,也不會輕易感到恐懼與畏縮。
我常常在想,有時候人類奧妙的遺傳,當我看著我的孩子和我的性情思維,竟是鏡像反射如出一輒的時候,總有一種不知該笑?還是該哭的複雜情緒。
我的孩子和我一樣,有著一顆超級高敏感的心靈,這個上天所賜給他的天賦特質,雖然造就了他在生活上異於常人的觀察能力,以及閱讀寫作上鶴立雞群的過人文采;然而這樣的特質卻也讓他在日常情感中,因為太過容易來自任何一絲絲,微乎其微無足輕重的風吹草動,就讓他極度在意耿耿於懷。尤其當他正值半大不小的青春期,生活中又必須時常面對父母師長的進退、同儕之間的應對、成績好壞的調適,以及自我價值的建立…….;導致心思意念過度承載過度的結果,讓他在成長的路上吃盡了不少的苦頭。
那天孩子在結束一場求學歷程中,對他而言極為關鍵的戰役後,看著他在意得失淚流滿面的結果,雖說不捨卻也藉著這樣的機會教育,提醒這個「自尊強、臉皮薄、不服輸」的孩子,引導他慢慢學會「鈍悟」的必要性。
這裡所提到的「鈍」,並不是要一個人放棄卓越積極,改以降低標準混吃等死得過且過。而是在努力上進的過程中,練習「更有意識地」忽視傷人的耳語,與淡然輕看塵埃落定後的成敗得失。正確來說,這裡的「鈍」不是給人懶散被動消極擺爛的感覺,而是懷著一顆更有彈性與寬容的心境,好讓自己更自在坦然,臨危不亂隨遇而安。這樣的人生課題,不單單是對一個成長中的孩子很重要;它甚至對於任何一個生命階段的男女老幼,均是「活到老,學到老」的必修學分。
原來,自在慢活的鈍悟裡,某種程度有著幾分老莊思想的生命哲理。用句大白話試為這樣的「鈍悟」給予定義,我個人賦予它的解讀是:「日子認真過,心情放輕鬆」。
圖:何謂「鈍悟」?在我看來,我賦予它的定義是:「日子認真過,心情放輕鬆」。
延伸閱讀: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