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會讀書卻不懂做人

生活新聞 | | 觀看數:0
只會讀書卻不懂做人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陳木村

台灣藝人狄鶯小孩在美國開玩笑說:5月1日要持械掃射學校!此話一出造成美國與台灣社會相當的震撼,而這一個開玩笑的話也可能毀了他的前途。此舉再度引起家庭對小孩教育的關注,更有一些話題也在坊間開始流傳,希望相關單位應該重視小孩的品德教育。

有一次我跟一位上海市教育局督導聊天時,席間她很感慨的說:她們發現大陸現在的小孩只會讀書,但卻不懂得做人,原因當然很多,但最關鍵的還是在於小孩的品德教育缺失,因此她們才會想引進台灣早期的「公民與道德」理念,並從高中開始紮根,好讓這些年輕人將來進入大學之後,更能懂得學習反省與為人處事技巧。

這件事讓我感觸良深,因為我早期也在台灣的高職擔任過導師,在當時就已經是沒有所謂的公民與道德這門課程了,所以感受到當時的學生好難教,總是感覺有股使不上力的感覺,因為大多數的學生都有一個共通想法,只要我不犯錯你老師也奈何不了我,也雖然我也常常在做家庭訪問,但所得的結論也是很無奈,因為家長的反應大多數是:小孩子在學校乖乖的就好,其他的都不是問題。再加上萬一小孩在學校有錯,而家長也不見得會認同。

所以為何台灣的老師普遍認為不好當的原因也是在此,只好是過一天算一天,只要師生之間關係平和就好,不要有太大的衝突出現,那怕學生犯錯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好,凡是大事化小事,小事化無事,各自相安無事就好,這也是台灣教育的盲點與缺失。

因此就現況台灣教育與其注重高學分、好名次、進名校或高學歷文憑,不如好好在「品德」上再做深化與教育。無論過去的教育成效如何,我們都難以去評斷其對與錯,只能說是缺乏合理或是不合理的教育策略。再說已經既成事實,也不用再追究與批評,就從現象做基礎,往上教化、往下紮根的把教育工程做好。

也就是可以將教育區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學校教育,就從最基礎的校訓「禮、義、廉、恥」開始紮根與落實,可以運用故事、寓言或生動圖畫等活化教育方式,並融入在生活、行為與學習中,而不再只是一句口好而已,可以階段性或是長期性的教化。

另外一部分則是為社會教育,可以邀請一些具有社會責任組織或公益團體參與,並讓這個教育責任成為產業化的意識。因為現況社會很多具有使命與責任組織、團體,如果長期依賴政府經費補助,都不是長期與永續的發展策略,必須要有自給自足,或是再創造生存與發展契機的概念,如此才能一勞永逸。

再說如果透過教育產業化的意識,除了可以活絡經濟之外,還可以融入生活、用品或是心靈等產業品,無形中更會具有教化的意義功能,因為社會教化必須是生活化與功能化的互相融合,才不會造成學習的障礙與盲點。

如此透過內外不同領域及整合教化策略,應該會有助於整體教育核心價值的再提升,這也是對社會及人民最好的福利。

QUP

活化社會教育是很重要

QUP1

隨時要教育小孩的生活與品德

 

延伸閱讀:

手機讓人距離更遠也可以讓人更融

想要有的好人際關係,做到這兩點任何地方都有好人緣

兩岸都要承擔的教養共業問題

兩岸的善念效應

熱門推薦

    最後更新時間:2018-04-14 09:25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