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賞燈的由來

地方新聞 | | 觀看數:0
元宵節賞燈的由來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劉超

東漢興起賞花燈

說起元宵節猜燈謎,首先要說說花燈的由來。元宵賞燈始于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效仿佛教正月十五點燈敬佛的做法,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禮儀逐漸成為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裡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詩人盧照齡曾在《十五夜觀燈》寫到“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以此反映燃燈的盛況。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加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雖然賞燈只有3天,但是規模大,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燈與謎結緣于宋代

燈謎最早是由謎語發展而來。早在夏朝,就出現了一種用暗示來描述某種事物的歌謠。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這種歌謠演變成“瘦詞”(亦稱隱語),這是一種富有譏諫、規誡、詼諧、笑虐的文字遊戲。當時由於列國分裂,有不少門客在進諫時,往往都用隱語道出己見,使君王從中得到啟發。

直至南朝宋學家鮑照作“並”“龜”“土”三個字謎,並以《字謎三首》收錄他的詩集中,才有了“謎”字一稱。

開始的謎流行於口頭說猜,三國時期有人把謎寫在紙上貼出來令人猜對,三國時期,文義謎語日漸盛行,制謎和猜謎的人日漸增多,謎語懸置於燈,供人猜射,開始於南宋。當時一些文人學士常在元宵花燈之夜,將謎條貼在花燈上。宋代周密《武林舊事》中記載:“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富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燈與謎自始結緣,燈謎這個名稱也由此開始。

CJR

延伸:正月十五為啥叫“元宵節”

元宵節起源於漢代,據說是漢文帝時為“平呂”而設。西元前180年,大臣周勃、陳平掃除了呂氏家族勢力,擁立漢文帝劉恒登基,因為漢文帝登基的這一天正好是正月十五,值得紀念,因此劉恒大赦天下,與民同樂。以後每到這一天的晚上,皇帝都要出宮遊玩,張燈結綵,與民同樂,以示慶賀。因為那時人們把正月叫做元月,把夜晚叫做“宵”,所以叫元宵節。到後來,司馬遷創立《太初曆》時,把元宵節定為重大節日。

熱門推薦

    最後更新時間:2018-03-10 09:25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