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Fifi撰文
「創造力來源於不同事物的意外組合。」我們會在某些時刻,因為一些機緣巧遇,而有不同的發想及想望。當我們萌生這樣的念頭,便開始刺激思考激盪作法,而後衍生出具體的行動。也許最初抱持嘗試的心態,然而在過程中,逐漸地找到實踐的意義與人生志願,最後便成就了夢想並達至社會奉獻的可能。
此次,OPEN特邀 亞卡默設計 設計總監 周天民 及 天空的院子、小鎮文創 何培鈞 創辦人進行跨界對談,讓同樣身為管理者的他們,及對在地文化的熱情;彼此交換多年來的心得與想法,藉著不同的經驗進行思維碰撞,讓雙方迸發更多新的花火。
天空的院子、小鎮文創 何培鈞 創辦人
何培鈞在竹山小鎮創造出在地創業的傳奇,讓原本沒沒無聞人煙稀少的竹山,如今吸引各大旅遊節目及部落客爭相來訪,也成為許多旅人度假及打工換宿的住宿地點。「你必須要親自走入這些鄉鎮,才能思考它真正的需求。文化保存,是我一輩子都想做的事情!」他希望能將這些想法移植到其他偏遠小鎮,喚醒我們對自己土地的愛。
從上百公頃龐大的廢棄老宅,翻新成特色民宿「天空的院子」,重新賦予它新的生命,透由在地文化保存、集結外部資源,延伸至創意產業復興的小鎮。並創立了「小鎮文創股份有限公司」,結合在地特產及各界人才,引領青年返鄉創業;藉此活絡在地經濟,重新為沒落的小鎮注入創新及活力。
亞卡默設計 設計總監 周天民
亞卡默設計為獨特的複合式設計集團,由不同領域的專業藝術家及設計師所組成,從空間設計、數位視覺到多媒體及網頁設計,跨領域的結合使激盪出更新鮮多元的面貌。無論是住宅空間、商業空間、展場域所,周總監勇於放逐思維,做設計的捕夢者。
目前身任ADP亞洲國際設計平台 台灣區主席以及CSID室內設計協會 理事等要職,曾獲德國German Design Award、德國IF設計獎、上海金外灘商業空間設計優秀獎等殊榮。他擅長讓人與空間對話,勇於嘗試創新事物,改變以往陳舊的思維模式;讓設計不僅只美化環境,亦可為生活帶來樂趣與感動。
(以下對話,周天民 設計總監簡稱周,何培鈞 創辦人簡稱何)
(圖)亞卡默設計 周天民《AKUMA DESIGN》
Q:想詢問兩位當初為何決定回到自己最熟悉的地方?像是何先生其實如果到城市的話,可能會有不同的發展。而周總監倘若待在美國,也可能會有不一樣的體驗。最後是什麼原因,讓兩位從而決定回到最熟悉的故鄉呢?
何:我從大學二年級就發現「天空的院子」,而我同樣在鄉下長大,所以當時就覺得,台灣在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裡,忽略了一些地方文化的價值。如果你到歐洲和日本,你所看見不論鄉村或城市,都有強烈的人文意識。可是相對來說我生處在一個城鄉環境落差非常大的世代,使我不禁去思考我可以如何修復這些消失的文化,為社會帶來一點改變。
周:會回到台灣其實還是因為這個地方是我所熟悉的,而我的個性在那時候的判斷下是適合創業的。假如我在美國上班或許可以做的不錯,但是最多大概到高階主管就停滯了,這對於我想做的事有較多侷限。所以那時候念完書就想說,回台灣之後先從事室內設計會比較容易;但因為熟悉國外的商業模式,因此回來之後也在逐漸調整心態,從原先多為外商客戶直至近年才與慢慢接洽台商的案子。
(圖)天空的院子、小鎮文創 何培鈞《天空的院子》
Q:除了修復文化之外,在經營民宿上,也必須注入空間的設計及氛圍的營造,那麼針對這個部分,何先生當初是如何去做設計發想的呢?
何:其實我對設計是完全外行的,可以說沒有任何的基礎;因此透過跨界對談這個機會,我想我能夠和周總監討教設計上的一些專業想法。當初的想法是,如果連我這個素人,都能夠理解一個設計呈現的時候,那這個設計是比較能夠走入人心的。就像是一般民眾,甚至沒有受過教育的族群,都能夠感受到你所要表達的事件本質;也就是民眾能夠用最少的代價,去理解你的訴求。我把設計看成一個可持續性的動能,以及跟社會之間的對話。
(圖)亞卡默設計 周天民《AKUMA DESIGN》
Q:談到文化這部分,周總監經過不同文化的洗禮,並累積豐富的人生閱歷,您認為文化的內涵定義為何?
周:談到文化的部分,我覺得「文化」其實是人類行為一個重要的因素。而何先生在做的事,可能美感其實是其次,重要的是它要喚醒什麼事情?就像我談到所謂一個有文化的人,其實並不在於說他妝畫得多美,而是這個人散發出來的氣質或是內涵,這才能夠稱做為「文化」。
我覺得現在許多人的問題是「生活沒有內容」,大學畢業後投履歷、考高考,這樣變相來說工作成為他的生活內容,那這個其實不能稱之為內容。他自己的生活是什麼?他的興趣是什麼?他如果喜歡喝茶,是不是可以去鑽研茶這件事情,這樣才能夠產生文化。其實生活內容是需要自己去營造培養的,我有一個好的生活內容,我就可以找一個好的設計師,把這個生活內容再妝扮的舒服一點,大概就是這樣的概念。
(圖)天空的院子、小鎮文創 何培鈞《小鎮文創》
Q:何先生為了尋找及重建失落的文化,並沒有固守民宿,後來更接續創立了小鎮文化及小鎮文創,和竹青庭餐飲事業。是透過什麼樣的契機和起心動念呢?而在這個過程中是否碰到執行上的困難或挫折,如當地居民的反彈等。
何:我很熱衷於我的工作,每天投入的時間非常長,但是大概在四年前吧,我發現遊客和營收不斷增加,然而當地的人口卻持續在減少。大家瘋狂地在追求「人氣」和「金錢」這兩件事,政府的建設以遊客為本體,造成當地房租房價開始往上飆升,當地居民的生活品質因而受到干擾。
因此我開始重新梳理我對經營的想法,將當時的六個單位縮編,有系統的去做「食、宿、學」這三個單位。然後連結當地的生活價值,帶動在地居民的經濟及生態,之後開始有系統的往外輸出,比如說輸出到台中、雲林,甚至是中國大陸。這樣的作法就是把經營的體積減輕,深化論述最後再向外輸出,我覺得這樣的商業模式,對現階段的台灣來說是一個好的策略。
後來我創立了「竹巢學堂」,讓當地的居民一個月花三小時來到這裡,關心自己的家鄉,讓孩子回來這裡創業。把公司當作一個開放的社會資源,讓竹山變成一個友善的創業環境。如果我們這能找到一個明確的做法、系統及邏輯,便能找到縮減城鄉差距的解決方案。我認為所有的劣勢,透過創新的觀念都可能變成優勢;而台灣的鄉鎮是一個非常新的藍海市場,具有豐富的人文底蘊及獨特樣貌,這是大家可以共同去努力的方向。
(圖)亞卡默設計 周天民《AKUMA CACA 松菸店》
Q:而周總監您亦是沒有固守單一的事業體,從工業設計出身,後來跨足室內設計,但其實同時還有在做一些產品設計,甚至經營咖啡廳,未來也考慮經營民宿。當初為何覺得自己還能有這樣多面向的發展,而從事這些多角化的經營?
周:其實好像無形中就這樣了,這或許跟個性有關;我覺得一件事還蠻有趣的,好像也還有能力去做,就覺得可以去試試看,應該可以有一些不一樣的刺激和收獲。所以其實不論開咖啡廳或民宿,就是我看那個點實在太好了,那個地方太美了,就覺得好像一定要把它買下來,買下來後才去想說要如何運用。
於是便想說整理成民宿,讓大家一起來share這個感覺,所以其實也不是刻意要做什麼事情。我跟何先生的個性有一點很相似的是,我們做事情喜歡自己動手做,然後從零開始;享受這個過程及自己創建的樂趣,透過這個經驗其實我們收獲良多。
(圖)天空的院子、小鎮文創 何培鈞《竹青庭人文空間》
Q:想請教何先生,您和表哥並非經營旅宿這塊領域的專業,那在籌備民宿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或挫折?
何:非常辛苦,因為畢竟是外行人,做內行人的事,是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但是憑著一股熱情,以及不服輸的個性。我和表哥在執行的過程中,全部都是立刻下決定,在過程中不斷嘗試和摸索。表哥當時買了一個睡袋,我和他就住在這個廢墟,觀察日出日落和風向,決定要在哪一面設置窗戶。所以當時我們就住在那裡,像是和房子一起呼吸的概念,這影響我後來對一些事情的看法。
就是要能夠進入到深層去理解一件事物,當你看的事情比較深的時候,做事就可以比較透徹。所以我覺得在困難的當下,必須花很多時間投入去理解,內化成自己的東西;但是大部份的人想要盡快跨越那個困難,找到快速通往目標的捷徑,而他的捷徑在於營收及遊客數。但是這些對我而言,它就變得很短期,無法長久的延續下去。
(圖)亞卡默設計 周天民《松山文創園區 松菸小賣所》
Q:周總監當初從美國回來,便決定要創業,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後來著手嘗試不同產業,在經營上面也會有些許差異;想想請您和我們分享,這一路的心路歷程變化。
周:其實我一開始的想法是我先試試看,假如我能撐過第一個五年再說;所以第一個五年到了,看一看好像還可以,於是我就再撐第二個五年。我會去評估這件事情我能不能支撐,我撐的住我就去做;我會先尋求一個基礎點,當基礎的安全感足夠以後,我再開始往上加東西。
如同何先生所說的,在他經營的過程裡,這些事情做久了以後,產生一個邏輯性。我覺得這跟設計的過程很相似,我一再地跟學生說,設計的過程就是三件事,第一個「邏輯」要通,邏輯通了以後;你再加入「美感」,而美感加入了以後;最後放一點「趣味」進去,大概就這三件事情。
而邏輯、美感跟趣味,什麼東西最重要?其實邏輯最重要。美感這件事只要整理的合宜簡單,不需要複雜;你只要有想法,它就可以有效果,所以美感這件事我覺得是簡單的。然而邏輯這件事需要長時間累積,需要很多的知識去融會貫通。那趣味這件事是最難的,低級的人會加低級趣味,高級的人加高級趣味,我們都在尋求一個所謂的高級趣味。所以整個過程,我自己也發現,其實做事情時在思考的,都是邏輯這件事情,邏輯這件事情通了,很多事情大概就可以去做了。
(圖)亞卡默設計 周天民《松山文創園區 松菸小賣所》
Q:那其實何先生及周總監,您們的事業體或是營運狀況,目前已經到了一個穩定的階段;未來您們有沒有什麼樣的規劃或想法,進而達到可續性的發展呢?
何:可以透過對整個社會甚至對台灣各地開放,這樣對社會的影響力就會變得很不一樣;它不是只單純的走向商業及市場資本,而是解決台灣鄉鎮面臨的問題。有沒有可能因為一家設計公司,來去定義一個村或一個鎮,它的品牌要如何經營。
長期以來地方政府沒有很有系統的去規劃地方的品牌,所以我會希望讓像竹山這樣沒落的小鎮,可以持續性且自發性的經營下去。第二個階段就是,把台灣的這種經驗及價值觀,被華人看見。這是我目前勾勒出來的想法,但是如何被看到呢?就是去做出社會實踐,比如說也可以跟周總監的設計團隊合作,看以什麼方式來交換,做出一個民間自發性的展覽或是作品。
周:我覺得目前還沒有太明確的雛形,可是我很想去做的一件事情是,可以對整個世界有比較大的改變性的,可能傾向技術面或專業面。一直以來都覺得要有一件像這樣的事情,去改變一個產業進而產生影響,至於具體是什麼我還在摸索;所以有時候憑著感覺去做,可能也是一個找尋的過程吧。
然後其實做這些事,第一個它需要技術,以及人力和資金。所以資源從哪裡來比較重要,我一直以來的觀念就是「眾才」——集結眾人的才智。假如我自己的民宿可以讓一些人來,互相交換一下創意,可能對未來的想法就會慢慢成形。
在天空的院子、小鎮文創 何培鈞 創辦人及 亞卡默設計 設計總監 周天民 的對談中,我們看見在地文化復興的可能,以及台灣未來發展的走向。在快速變遷的時代潮流下,如何不被這波浪潮沖散,未來勢必透過更多跨界的合作,共同創造產生最大價值,達到互利互惠的雙贏碩果。我們也引頸期盼周總監及何創辦人,未來在台灣文化發展的歷程上,能有更多的合作及創新的火花!
OPEN Design 動能開啟傳媒:http://www.openworld.tv/talk/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