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融化:阿爾卑斯山的氣候變化

國際新聞 | | 觀看數:0
大融化:阿爾卑斯山的氣候變化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Dr. Phoebe翻譯

(原文作者:Jeffrey Kluger,照片來自Time官網,由Marco Zorzanello拍攝)

MAR1

地球花了許久的時間才創造阿爾卑斯山—至少比人類破壞它的所需時間更久。阿爾卑斯山在4400萬年前因著非洲板塊往北走,順勢擠壓到歐洲版塊所形成。新興的山峰一直到900萬年前都還在往上走,然後又得花數百年的冰山和雪的結合才能使這些山形定位。

人類大約花不到一世紀的時間就開始將這一切都打亂。綠色和土色開始在一片雪白的南歐山峰中出現,歷年來通常破壞性最靠近海拔的部分,也在逐年往上挪移。

從1960至2017年中間,阿爾卑斯山的雪季減少了38天。歐洲在2015-2016年遭受到最溫暖的冬天,南法的阿爾卑斯山只有20%的降雪量。去年十二月也是過去150年的紀錄中最乾的一年,雪不但下的少,而且不太積雪。雪線(山上的高度到達有積雪的地點)大約是3900英呎,也是許多地方歷史性的新高。

這些糟糕的事情不但影響阿爾卑斯山的美麗,同時也影響阿爾卑斯山的經濟,特別是滑雪場。全球的划雪業一年大約製造出700億的商機,44%都是來自於滑雪人士和他們的荷包—而他們都愛往阿爾卑斯山上衝。想像加勒比海的文化和經濟少了海灘和海洋,這就是阿爾卑斯山的文化和經濟少了雪。

不同的是,你不能製造人造海洋,但你可以製造人造雪。所以全世界的滑雪場都在依賴這些人造雪,而最急迫的也是在阿爾卑斯山上。其中最顯眼的是北義的Dolomites,一坐擁有18個壯碩山峰的世界文化遺產。不過Dolomites正在改變,他們的雪正在消失,而這個改變讓一位義大利的攝影師Marco Zorzanello注意到。他曾是文學院的學生,但現在卻越發的對文學不感興趣,反倒對於人類因著氣候變遷對我們自身和周遭世界的殘害更加感興趣。

「我對於改變環境,同時也是改變地球相當感興趣,」Zorzanello說,「我們到處都看得到這些照片,而且也非常的習慣他們。好像這些照片已經成為一種麻醉藥。」

MAR218

他在Dolomites所拍的照片,是希望能夠讓人類再一次被戳到痛處,而他花了兩個冬天的時間去捕捉那滑雪場附近枯乾的草和光禿禿的路徑。甚至連他所拍攝到的滑雪人士也看起來十分的不自在,畢竟他們穿著短袖和滑雪褲來到華氏50度(攝氏10度)的滑雪場。「這對冬季來說非常的炎熱,」Zorzanello指出,「而且這是山上2100公尺的地帶。」除此之外,他也在滑雪場捕捉到一台台的造雪機,一個需求量越來越大的新科技。

不過即便有人造雪,還是無法完全取代真雪,不論是觸感、視覺、還是質量本身。同時他也不能取代真雪帶給人的夢幻感,在真正的雲層裡落下的雪花,將地上形成一片無法被打破的白色毯子,而不是沿著滑雪場的棕色步道來來去去的製造著人造雪的孤寂白色街道。

「能夠在阿爾卑斯山上滑雪的夢想已經在慢慢凋零,」Zorzanello說。阿爾卑斯山所失去的美麗,是人類破壞環境的代價,但或許能成為我們停止繼續破壞環境的一大動力。

 

Reference :

The Big Melt

1222

熱門推薦

    最後更新時間:2017-12-22 13:30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