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激發學生學習動力滬江高中設置飛機模擬系統提供學生試駕飛機
12年國教邁入第四年,高中階段成為「考好大學」、「學一技之長」的分岔路,但「學習能力」不再單由分數定奪,「如何學習」更是一項重要課題。在廣泛的興趣中,學生如何找到自己的路,而非遇到挫折即換路的心態,面對問題、克服問題、解決問題,未來世界應對所需的軟實力「品格養成」成為決勝關鍵。
現今高中生面對自我學習有了新定義,要學就要學有興趣的,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動力便成為每個教師的焦慮,因為沒有成果或成果不如預期,往往導致孩子放棄學習的原因。位於臺北文山區的滬江高中為讓每個孩子也能夠跟學校的文化接軌,成為學校文化的一部分,大膽採用學生設計,不論是學校科系帆布看板,甚至106學年新生入學所穿的制服等,都是同學設計的,提升對學生學習的興趣及成就感,更積極挑戰目標。
將學生作品成為校園景觀並傳承給與學弟妹讓孩子建立自信和成就感
一輩子帶著走的能力
孩子的潛力無限,缺乏的只是引導,滬江高中室內空間設計科老師李雅婷表示,帶領同學考證照,其實考取第一張是自信,第二張是技能,因為第一張證照就是訓練的起始點,學生當初付出多少的辛苦,日後得到證照就會有多麼開心,也會改變孩子日後的學習態度-為自己而努力。
本身就對烘焙相當有興趣的陳彥宏,在滬江高中三年考取了14張證照,其中更包含兩張乙級證照,成績驚人。因興趣使然,彥宏常花大量時間練習,不論平日放學後或假日都會到學校練習,每天甚至練習到十一二點才回到家,彥宏說:「有時想到隔天早上起來還要上課免不了會覺得有點累,但在考上證照後一切都是值得的!」
高中三年考取14張證照的陳彥宏同學(右)特別感謝校長蔡玲玲(左)的鼓勵
在高中階段,學生帶著自我的期許及家長的期望入學,多半還是會以升學為目標,但升學的目的還是會回歸到社會所用,在學業能力以外,終身學習的能力更顯得重要,滬江高中教務主任許秀玲也以「給魚吃,不如教她如何釣魚」為例,進一步指出要幫助孩子成功,最重要的是讓他擁有一個與未來世界連接的能力,除了技能的知識外,最重要的就是跟世界互動的品格力,而思考力、創造力、合作能力,更是未來不管任何領域都是學生一輩子帶著走的能力。
滬江女籃「籃板后」林蝶
建立學生自信和成就
對於滬江高中的印象,許多人應該多是來自「滬江女籃」的名號,除了被其他球隊評價高顏質外,精湛的球技更代表臺灣到克羅埃西亞參加世界中學籃球錦標賽。高中三年,在HBL擁有「籃板后」之稱的林蝶,國中時期也僅是在社團打打球的社員,在滬江女籃教練吳志偉引薦下,進入了滬江。相較一般中鋒球員厚實身形,身高179公分的林蝶,手長腳長卻顯得有些單薄,她提到即便遇到對手的緊守壓制,但在速度、靈活度都是她的優勢。
透過摺紙方式學習數學讓學生動手做、動腦學
適性教育是滬江高中教育的主軸之一,以務實致用為導向,學習過程當中,由老師帶領孩子產出實際作品,讓孩子建立自信和成就感,並透過產出的作品參加校內外競賽,從中了解到怎麼樣跟現在的業界接軌,滬江高中校長蔡玲玲表示,在教育的過程當中,怎麼看到孩子的亮點,找到他們的專長,是老師的責任,因為孩子們能從他們的興趣跟專長上面去發展未來,這也是我們大人樂見的,讓他們有能力站上自己的舞台。
滬江高中源於上海滬江大學校友來臺,希望在臺復校所創辦,有別一般學校體系都由固定企業交結第二代辦理,以「取之於學生、用之於學生」無私無我的精神,將滬江高中交給滬江高中畢業的孩子,造就滬江高中上至董事會到教職員,都自許為滬江人,共同為「打造務實的滬江勇者」而努力。同是滬江校友的董事長許恒進提到,把進入滬江的學生比喻為一支手電筒,學校不斷的幫他充電,等到三年以後,他已充滿了電,不僅能夠照亮自己,還可以照亮別人,甚至照亮整個社會,讓整個社會光明溫暖,這就是教育的目的。從校友回歸學校的奉獻,給予學生傳承的不僅是學習環境的回饋,更多來自於內涵的承襲,讓最了解滬江的校友,推動滬江教育理念,培育更多「守滬江山」的勇者。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