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帶家教時,我在教什麼(一)

地方新聞 | | 觀看數:0
當我帶家教時,我在教什麼(一)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劉超Photo Credit: sasint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一直自詡自己是教師隊伍的編外人士,從大三開始接手第一份家教工作,到如今研三,已經陸陸續續做了七八份家教(包括輔導班),經見了幾十個性格迥異、家庭狀況不同的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對“孩子的教育”這個問題有了些許獨特的體會和新的看法。
330009
我帶家教只選擇小學階段的孩子,這絕不是我心中有什麼通盤考慮或者別樣情懷,完全是因為我個人水準有限,尤其是數學。小學階段的孩子年齡集中在六歲到十二歲,與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相處融洽,贏得他們對你的喜歡和信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奇怪的是,我與這些小傢夥相處得十分愉快,最後幾乎都是亦師亦友的關係。這也是我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我想將自己的一點點心得分享給大家。

“家教”這份職業有一定的特殊性,從它的名字就可以發現,首先是工作地點,家教通常是私人家教,家長雇傭你,你只為他的孩子服務,一般是放學後,或者週六日在孩子的家中;其次是工作的內容,家教的主要職責依然是教學,教學內容一般視家長的要求,有的家長只是要求你輔導孩子每日的課後作業即可,有的家長希望你幫助孩子提高某一科的成績,有的家長則希望你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的要求不一而同,但更多的情況是家長希望你就是家教界的“戰鬥機”,他們只需支付你每月一點微薄的薪水,你就可以帶領他們的孩子沖關打怪,在學習的征途上無往不勝。

一開始做家教,我會十分在意家長的感受,因為想著給自己發工資的畢竟是孩子的爸爸媽媽嘛。隨著家教經歷的豐富,我的關注點慢慢轉移到了自己所帶的孩子身上。這也是我第一個想要分享給大家的經驗——瞭解你的孩子。

作為家長,你真的瞭解你的孩子麼?很多人會給出“不一定”這樣模棱兩可的答案,我的答案是“家長一定不可能完全瞭解你的孩子。”孩子的實質一個生動真實的生命,生命的特質就是神秘。父母不要想當然地認為自己是與孩子最親近的人,任何一個具體的生命都是需要瞭解和體察的,並不是同住一個屋簷下就會自然地瞭解對方。在輔導班期間,我們老師有時候會和來接孩子的家長溝通孩子在班裏的表現,通常是一些比較調皮,不遵守紀律的孩子,一些家長聽到他的孩子在課堂上擾亂秩序、不服從管教、和老師頂撞的事蹟時,瞳孔睜大,嘴巴撐圓,連連搖頭,說,不可能吧,孩子在家不是這樣的呀。工作多年的人常常說自己每天戴著不同的面具生活,孩子也有這樣的屬性,他們在面對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環境時,會展現出自己不同的性格。在帶家教時,我都會在休息的空檔,側面瞭解孩子在班級的情況。比如問他,你們班有多少人?你的同桌是男生還是女生?你最喜歡哪一個老師?用這樣的一些平和的問題來激發孩子的表達欲望。絕大多數孩子都會樂意和你分享他們在學校的一些故事。作為傾聽者,要在他敘述中把握他的性格特徵。我真的希望家長都可以花多一點時間來瞭解你的孩子,這是你參與他成長的基礎。

另一個重要的經驗就是放低你的姿態。我有一個習慣,遇到學生問我題目或者和我聊天時,我都會蹲下或者彎下腰,儘量調整到和他一樣的高度,再來傾聽他說什麼。孩子是十分敏感的,你細微的舉動他都會感知到你的態度。把自己的姿態放低,把孩子看作人格平等的個體,不要想著憑藉權威來命令他們。每次去家教,都會和孩子在寫作業前聊天,我會和他們分享自己碰到的好玩的事,也會把自己的煩惱告訴他們。這些分享有的時候會引起他們的興趣,他們就會追著我問個不停,也有的時候他們對我說的事情不感興趣。這都無所謂,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讓孩子解除對你的戒備,拉進彼此的距離。家教的時間一般都是兩到三個小時,你把這兩三個小時之外自己的生活展現給他時,他會覺得自己參與了你的生活,成為與你親近的人。

我不止一次地被如今孩子想法的成熟而震驚,他們的一些思考和言行,常常會讓我感慨這真的是小學生嗎!現在的孩子通過手機、網路、電視很早就對社會有了瞭解和判斷,所以不要再抱著他們是小孩子的想法來和他們相處,他們真的比你想像中懂得多。我目前是帶一個五年級的女孩,有一次我倆看電影《滾蛋吧!腫瘤君》,到結尾處我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她一臉嫌棄,一邊為我遞紙巾,一邊碎碎地說:“有什麼好哭的嘛。電影裏都是假的!”

熱門推薦

    最後更新時間:2017-03-05 10:34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