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的婆婆媽媽是文創的生力軍

生活新聞 | | 觀看數:0
社區的婆婆媽媽是文創的生力軍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陳木村

早年有一次在與文建會(現改為文化部)開會時,他們問我一個問題,你們可以把形象商圈做得如此成效,而我們的社區總體營造為何難以有成效呢?我聽完之後,便與他們分享我的導入觀念。因為形象商圈再造時,是有融入產業化的再造觀念,所以會產生後續動力與發展。而社區總體營造只是單一社區文化活動,所以只會曇花一現,差別就在於產業化的活化而已。與會人員聽了之後,後續才邀我們一起參與社區總體營造的改造團隊。

每個社區的形成都有其歷史淵源、人文、環境等因素,包含名稱、特產、習俗或節慶等,這也是現代社區再生最大的利基。因為這種最深層的文化元素是無法被取代,無法被複製,也是最具競爭力的關鍵元素。目前世界各國無不盡其既有文化特色,加以融合與再創造,並導入觀光與建設,讓社區更具特色化、差異化、產業化。

社區除了既有特色或產業之外,其實社區內也都有一些婆婆媽媽們的資源,如果能將這些婆婆媽媽們的資源加以再造或再生,其後續是非常具有潛力的文創產業生力軍。英國一些社會企業,都會把一些社區或景點地區的遊民,加以培訓或教育,讓他們成為社區內的導覽者,創造再被利用的新價值。

以我過去的輔導經驗來說,有些社區婆婆媽媽們很會做糕餅、縫製衣服、手工藝、一手好廚藝等,只是因為她們長期都被家庭所束縛,沒有機會發揮,再加上社區內缺乏整合與經營導入,所以讓這些資源被忽略了。就如會做糕餅類的人,只要賦予社區文化元素及理念之後,再從此元素創作出新的造型、故事性、養生化、輕食糕餅、饅頭、包子等。

縫製衣服也是如此,利用資源回收衣物加以改裝,或是運用布料特質加以創作,也可以因社區文化元素而創造出具創新的品牌意識。其他手工藝亦然如此,先依據各社區的文化元素,並鎖定一個主題創作工藝,也是一項社區文創產業發展的利基。如提到白米社區就會讓人聯想到木屐產業,台中彩虹眷村經由彩繪後成為一處景點等。

社區內的婆婆媽媽們基本上都是具實務經驗者,而且穩定性很高,只要依據每位特質與專長,加以培訓及養成,是社區最有力的生力軍來源。個人過去曾經輔導過類似社區再造的案例,也就是將婆婆媽媽們組織起來,依據社區既有產業研發及加工成多元化產品,並共同成立產業合作社模式,共同經營與管理,除了為社區創造創業與就業機會,同時又可以塑造該社區產業專業化的品牌。

當然初期的溝通是需要非常耐心與愛心,因為社區內的婆婆媽媽都是來自不同的家庭、文化與習慣,所以要能形成共識,就必須花上很多時間與技巧,當有了共識之後,後續社區發展就很好發揮了,這也是社區婆婆媽媽的價值與可貴之處。

326634
婆婆媽媽們做的文創品
326635

熱門推薦

    最後更新時間:2017-02-27 11:34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