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不會看凡事為理所當然

地方新聞 | | 觀看數:0
讓孩子不會看凡事為理所當然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琪拉編譯Photo Credit: Pexels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你可能有類似的經驗。你帶孩子去遊樂園玩,看著孩子玩得不亦樂乎,父母心裡也滿足開心。回家路上,孩子想要吃冰淇淋,被你拒絕了,他們生氣地大吼:[我們都不允許做任何事!] 下一次,當你把地板吸塵過後,你要求他們清理客廳與廁所,幫庭院除草,然後去超級市場買日用品。他們又開始抱怨:[我們一定要做每一件事嗎?]

對於小孩這種理所當然的態度,我們都有[想要撞牆]的時候。似乎我們已經盡所能想要避免了,但好像怎麼做都不對。行為經濟學領域就在研究這類不合理的決定。如果我們可以較瞭解孩子腦中的[不合理],那我們就較可以準備好養育善良,而非視一切為理所當然的孩子。
301096
我的藉口都是合理的

你可能有類似的經驗。開車時一輛藍色轎車突然搶車道,擋在前面。你咒罵[笨蛋!]但幾秒鐘後發現這輛車疾駛進了醫院急診室。[喔,原來如此。好吧!]你恍然大悟,原諒了他。但當是我們不守交通規則時,我們很自然的歸咎於其他合理因素,這種傾向行為科學家稱為[基本歸因謬誤]。

如何應用在教養孩子上?下次全家在一間餐廳用餐,當你小孩開始抱怨服務生送餐送太慢時,可以試著跟他們解釋可能她同事今天請假,她要做兩份工作,或是這是她一天的第二份工作,她今天凌晨四點就起床了。讓孩子設身處地替人設想是如此重要,這是幫助孩子改變[世界繞著我轉]天性的方式,幫助他們想到自己以外的世界。

巧克力鬆餅的詛咒

某天你為孩子準備了巧克力鬆餅當早餐,他們咬了一口,竟然開始抱怨:[沒有巧克力碎片在裡面?] 行為科學發現,當人太常接觸某件事,就會認為理應如此,這叫做[享樂適應]。這就是為何小賈斯汀總愛買新的名車、我們總愛把廚房弄新的裝潢,還有為何樂透頭彩得主快樂很快就消逝一樣。

在教養上,如果小孩太常習慣吃某牌子的餅乾、太常穿某牌子的衣服、太常習慣有人幫忙整理房間,或有人洗碗,這就會變成理所當然。

你知道這不是正常的,對吧?

六歲的艾莉絲邀請朋友雪莉來家裡玩。雪莉把她家繞了一圈後,狐疑地問:[這只是你家的娃娃屋對吧?] 原來雪莉的家很大,大到講話有回音,她從未看過只有一層樓的公寓。

這種行為稱作[可得性偏差],讓我們把非常態視為常態。因此,當你兒子班上同學都穿一雙台幣4000元的運動鞋時,你孩子會覺得這種價格的鞋子是正常的,並非他被寵壞了,而這是他每天見到的生活。這對父母是個考驗,也因此父母要常常提醒孩子這並非正常的。告訴他們更廣大的世界,帶他們做義工,服務不一樣族群的人,讓他們有更廣大的社會接觸,是很重要的。

對價關係

研究發現我們幫助別人比較喜歡基於社交理由,而非金錢。因此當一位老師請他學生來家裡幫忙搬鋼琴,若老師事後給每位學生台幣300元,這樣的幫忙似乎就有些變質了。因為這會讓學生開始想:[我的時間只值300元嗎?]

因此,當父母付錢請小孩做家事時,通常一開始有效,或是偶爾有效,但是若天天如此,效果就不佳了。你請他們洗碗,他們可能會說:[喔,我今天錢夠了,我不需要多的錢了。] 或是開始討價還價:[如果你要我幫你跑腿買東西,你要付我多少錢才夠?]

取而代之,父母應該讓小孩把做家事視為一個家能運作的基本貢獻。[我知道打掃房間不有趣,但是如果我們一起努力,在午餐前,我們就會有一個乾淨的空間了。] 然後遞給孩子一條抹布,說聲[謝謝你的幫忙! ]

一個乾淨的房子,一顆顆溫暖的心,一群慷慨善良的孩子,無價!!!

參考資料:
How to raise kinder, less entitled kids (according to science)

熱門推薦

    最後更新時間:2017-01-19 15:34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