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陳木村
台灣因為資源有限,以及各種生態的發展趨勢,再加上必須面對世界的競爭壓力,所以台灣很多年輕人畢業後便轉往大陸發展。也雖然面對同文同種的中國,文字及語言是可以即時溝通,但卻也因為兩岸文化與思維有所落差,造成很多前往大陸創業或就業的年輕人,不懂潛規則而吃足了苦頭。就我長期往來兩岸輔導,所遇到鍛羽而歸、有一餐沒一餐、茫然過日子、終日無所事事等待機會的年輕人很多,讓我感觸好深。
終究原因,主要在於我們習慣以台灣的思維模式,又缺乏正確的資訊等,就茫然去投入陌生的大陸事業或環境,這也是很多現況年輕人,在大陸就業或創業所面臨的困惑與無奈。
其實有些在大陸的第二代也是亦然,雖然目前還有父母或是家人頂著,但同樣也是面臨這些競爭壓力及困惑。不是經驗不足,不然就是抗壓性低,習慣於安逸舒適的日子等,也不論是從國外過去的小留學生,或是從台灣過去的第二代都是如此情況。
有一句話:大陸年輕人是說了就幹,台灣的年輕人是說了、想了、然後再決定是否幹!所以面對結論當然就會有很大的差異。大陸年輕人,很多是從偏遠地區轉往大都會發展,除了要面對每年有超過200萬大學畢業生,還要能有冒險精神才能脫穎而出。所以在沒有很顯赫的背景或是足夠資源條件之下,他唯一的競爭條件就是-說了就幹、想了就幹,更要有勇於嘗試的精神。這跟一個在溫室中長大的台灣年輕人,到了大陸面對這群膽大、狼性的對手,除非是有著非常高的智慧、定力、勇氣與毅力,否則是很難與大陸年輕人競爭的。
但台灣年輕人仍然還是必須走出去看看,否則會成為「啃老族」或「草莓族」。其實以台灣的教育基礎,以及在人文、社會發展環境薰陶之下,可以朝向研發及創意這兩方面再去深入及發揮。因為早期台商在大陸憑藉著勤奮及刻苦精神,打下一片江山,但現在已經不是機會點了,因為他們也學會了,反而是研發及創意才是我們的長處與利基點,也符合兩岸未來發展的契機。
從現況大陸一些具有創意及發展案例或區域,初期都是由台灣人所主導出來的,包含文創園區、展示會、商場、連鎖發展、講座等,到處都有台灣人的影子及創意,但最後唯一可惜的,卻是在於為人處事缺失、人際上的互動不足、缺乏經濟共享格局之下失去後續機會。
因此在大陸唯有研發及創意是為台灣年輕人的契機點。同時必須再強化培養個人的人文內涵,懂得團隊運作,學會應對與應變技巧,以及經濟共享的格局,讓大陸對你折服,你才有競爭的利基,否則最後還是會面臨山窮水盡的窘境,非常可惜。
人文內涵就是除了要有基本職業道德,還要修為自己的智慧、定力、專業、務實與謙虛,還要隨時再充實自己、再造自己,如此才能讓人認同你,進而願意與你合作。畢竟在異鄉除了前述基本要素之外,關係更是必須建立的關鍵,在大陸「有關係才是沒關係,沒關係才是有關係!」這句話,也道盡了台灣年輕人到大陸發展,必須擁有的最重要關鍵資源。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