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歲女性紅斑性狼瘡病人,確定診斷已經數年,多數症狀穩定,但血小板一直低落,105年3月來診時,更低落至6000之譜(正常需在14萬以上),經過一個月的中醫調理,在未輸入血小板狀況下,快速回復到8萬5000,近期更回復到在12萬上下。另一位男性紅斑性狼瘡病人,面部有典型蝴蝶斑,經過一個月的中醫調理,迅速地消除,近來皮膚已經將近正常。
多數病人以西藥控制症狀
台灣相當盛行的免疫系統疾病,影響範圍從年輕人到老人皆有,輕者口乾眼乾、重者心腎皆有疾病危及生命。而大多數病人發病後,以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控制,症狀可維持輕中程度。
許多病人有長期服藥困擾
科學研究的確帶給臨床治療相當大的突破進展,過去使用類固醇治療常見的水牛肩、月亮臉;秋水仙素造成的白血球減少、腎臟機能變差等也一一消失。但仍有許多病人苦於免疫系統疾病帶來的症狀,以及必須長期服藥的困擾。而中醫藥的調理,在此時為病人帶來改變的契機。
中醫著重調理而非補身體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張仁旭博士指出,中醫調理免疫疾病是站在逐步緩解免疫系統過度動作而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的角度來協助病人。治療過程中強調調理而非補身。藥物使用是依病人身體虛弱的狀況,仍會使用一定程度的補藥,但都是控制在不傷害身體的範圍內一般。
在治療過程,不斷發現相關新的可能中醫處理角度,例如:過去處理紅斑性狼瘡,中醫的角度是急性期以血熱為主,但目前發現,中醫所謂的濕溫溫毒在急性期可能比較是主要病理,從這方向處理,病人可能會有更佳的改善。
中醫介入免疫病為病人帶來福音
張仁旭醫師強調,免疫系統疾病相當多端複雜,牽涉的病理仍待積極研究發現,但中醫藥的介入處理,可以為病人帶來福音。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898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