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 Source:ytimg、buzzorange
灌溉心田
文字、藝術、電影。世界上有那樣一群人,在生活中不斷尋求心靈的完整,透過對生活的細細品味,這樣沈穩、卻默默成為一種文化主流。他們,就是「文青」。
文青們一直不斷在變化,同時不斷為社會帶來新的觀點與角度,例如咖啡廳文化的興起、劇場文化的轉變,甚至讓許多獨立電影、獨立書店找到專屬的市場對象。
今天DailyView網路溫度計,特別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技術,觀察文藝青年的網路脈動,找出現下最受喜愛的十部、屬於文青的心靈影視作品,一起來談談這個獨有的藝文饗宴。
10. 目送1949 龍應台的探索
這部根據龍應台《大江大海1949》拍攝的紀錄片,講述遷台60年的故事。書中提到的那些人與事,在紀錄片中生動展現。
從真實的故事出發,講述那些一別數十載的家庭、過著怎樣的人生,從文字到影像的張力,都獲得許多觀眾的青睞。
9. 日曜日式散步者
1933 年,台灣第一個宣揚超現實主義的詩社「風車詩社」成立。日治時期的台灣,不僅政治環境深受日本殖民影響,其文化也隨著政治歷史的脈絡輸入。
這部作品不只單純記錄風車詩社的緣起,在內容上更追溯文藝風潮、歷史與政治,對於超現實主義的史料挖掘,交錯、對話,展現風車詩社的精神。
8. 世紀末的華麗
短片《世紀末的華麗 》,出自朱天文1990年創作的小說。這部作品紀錄著台北都會八O年代的光怪陸離,沈可尚導演形容,拍攝這部片,這如同經驗一次次跨越時間、性別、媒材語言的闖蕩歷程。
朱天文小說的巨大魅力,就是富涵超越影像限制的文字。這部短片,正是如此。
7. 重版出來
乍看之下是一部小品勵志劇,但是全劇緊扣漫畫出版產業,從創作者、編輯、業務、銷售員等等角度,每一個著眼點都非常穩固而不偏頗,讓整部作品看起來更寫實、也更有說服力。
這個需要「夢想」支持的產業,在這部作品中完整展現。拍攝節奏上不如大製作的戲劇,但背後的意義與抽象概念,為此作品創造高評價的深度。
6. 冰箱
原著作者為柯裕棻,將人的感情形容成「冰箱」,打開來看,明亮可喜,關起門後是嗡嗡的黑暗。什麼都不會腐爛,埋在霜雪的角落。有時很滿有時很空,一切都可以保存很久,冷冷的,可是很新鮮,看起來都像昨天。
從這細膩的文字,就可以感受到文學與影像碰撞的強大後座力,讓這部影視作品登上排行榜第六名。
5. 我城
陳果執導的《我城》,掙脫了文學影像的美學設定,並不囿於精緻、唯美、婉雅,以致呈現出來的時、地、人特別活潑。那種活潑是只有這樣的西西、這樣的陳果、這樣的團隊、這樣的香港才能衍生出來。
以電影的視線交出了後殖民的香港,拍著拍著,更反過來捕捉作者的大半生,造就了這部作品的奇蹟。
4. 逍遙遊
《逍遙遊》跟隨余光中夫婦,牽引出詩人的鄉愁、文學啟蒙、寫作風格與文壇交遊,更可見其走過中西思潮交會的歲月,找尋屬於自己的聲音。
透過影像與文字,看到詩人一路走來的人生、對寫作的執著,以及對人生態度。自詡為文青嗎?無論是資深文青或微文青,前三名是一定要看過的啦!
本文未完,精采全文詳見穿梭影像與文字!品味十大文青心靈影視作品!
【更多精采報導,請上《DailyView 網路溫度計官網:http://dailyview.tw》;《DailyView 網路溫度計粉絲團www.facebook.com/DailyView.tw》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