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圖/文:陳聖傑
「農慘」時代長期靠政府補貼維持,主要原因在政府並沒有將農業產業化,忽視農業的上中下游關係,並且許多政策皆是本末倒置不思調整,例如「果賤傷農」政府就用補貼來平息民怨,農村再生卻沒有帶動農民收入增加等等,這些忽視農業帶動食品產業的政策,就是導致農業長期不振的禍首,如果農民能種出好品質農產價值自然提升,據此研發特殊農產加工技術開發商品,最後將品牌和包裝與國際通路連結帶動商機,但很可惜近年來政府雖然已注意到此重要性,但仍然蝸牛化發展少有進展,好的產業政策絕不能本末倒置,補貼政策無法增加農民收入,農村再生觀光化也是相同,筆者認為「友善農糧產業化」是新經濟模式的出路。
例如:日本非農業大國在全球排名25,台灣以農立國卻只排名45產值差日本約3倍,雖然日本農產成本高但產值卻大幅領先台灣甚多,數十年來政府放任農村人力老化與斷層,可耕種面積縮小農地不斷流失等問題,歷屆政府似乎並沒有將他看成施政優先項目,如今農糧危機與安全事件頻傳,生態不平衡導致病蟲害嚴重物種滅絕,這些問題似乎已嚴重到國家安全層次,絕對不容政府輕率敷延淡化處理,生態失衡除了大自然的浩劫外,過度使用農藥對國人健康危害甚鉅,農糧問題雖可進口替代,例如玉米、小麥等皆可進口,一旦農糧全部被進口取代,台灣的一級產業就毀於一旦更危及六級產業之發展,如何走出「農慘」的新經濟模式,政府應認真尋找解決方案。
「友善經濟」無疑是治標兼治本的唯一藥方,日本是供給帶動需求的國家,他們的食品工業非常發達,精緻食品品質與包裝令人讚賞,因而帶動優質農產栽培技術領先他國,台灣是小農國家很適合發展「友善經濟六級產業」,這是他國很難仿冒複製的,例如:台灣發展中的有機農糧,多年來還停留在一級產業階段,通過認證的有機加工廠很少規模也不大,雖然有機通路正蓬勃發展中,但最重要產品開發卻付之厥如,這也代表農政單位非常不用心,他們想到的大都是如何補助農民,而非積極輔導轉型往有機農糧發展,空有六級產業夢想卻淪為口號而已,通常政府補助是因弱勢而須要補助,輔導是期待被補助者有尊嚴走出經濟弱勢,輔導有機落實六級產業恐是唯一出路。
台灣需要一個有機六級產業農博園區,可以透過園區的設立供給創造需求,有機加工技術的應用與研發,可以幫助有機三級產業競爭力提升,例如不用防腐劑的食品和色素或調味劑,它可以協助三級產業提升國際競爭力,這個就是供給的力量,當三級產業打開國際市場一定會有原料需求,有需求就會帶動一級產業的蓬勃發展,進而吸引青年爭相返鄉,投入六級產業的就業與創業,二、三級產業也會因此,由微型企業往中小企業或大型化發展。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