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ZeraPhoto Credit: geralt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這幾年金融科技(Fin Tech)在全球火紅,華南銀行的總經理這樣形容-「金融科技就像把臭氧層炸出一個大洞一樣,讓傳統金融業頓時失去保護」,這是繼2008年的金融風暴之後又來個科技大海嘯,對金融業產生莫大的衝擊。2015年台灣把它界定為金融科技元年,台灣在發展金融這個議題上非常保守遲緩,落後國際市場10年左右,我們的第三方支付拖了三年才完成立法。非洲國家肯亞在2007年,M-Pesa用基本款的陽春手機讓肯亞變成全球行動支付最活絡的國家,民眾用它來儲值、存款、轉帳、購物、提款等等,M-Pesa在肯亞的交易金額高達肯亞的GDP一半以上,全國70%的人口都使用它,儘管當地的銀行體系並不健全。台灣今日在金融科技的牛步化是因為我們銀行業和政府官員的保守心態,阻礙了台灣可以在這個市場主導的先機,在過去沉睡停滯的10年,全球的金融科技蓬勃發展帶來很多顛覆舊有銀行體系的運作模式,大大的衝擊到傳統金融業,不管行動支付、線上保險、個人貸款、機器人財務顧問等,都快速的成長,大家才驚覺這個浪潮已經席捲全球茲介紹幾個知名機構和媒體的相關報導:
1.《Business Insider》調查指出,傳統金融業估計 2020 年前,將有四分之一的業務受到金融科技公司影響,其中以付款與交易轉帳業務為最,資產管理業務與保險也會受衝擊。
2.《紐約時報》報導,美系外資在報告中提到,金融危機以前美國銀行業員工人數約達 290 萬人,去年降至 260 萬人,預估到 2025 年將進一步降至 180 萬人;歐洲銀行業裁員比例預估將高達 37%。
3.《Fortune》雜誌報導,全球去年投資在個人貸款、付款服務、網路保險公司的金額年增 60%,達 191 億美元,在亞洲成長更快速,在中國與印度龐大的資金投資金融科技公司帶動下,加上數十億消費者使用手機買保險到付款,此趨勢將會持續下去。
4.《花旗集團》近日發布的報告,指出中國 Fin Tech 公司擁有的使用者已經等同、甚至超越中國最大的銀行。主要是歸因於中國幾個科技巨頭如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在電子商務、第三方支付、支付方式、網路借貸上的努力。中國的電子商務交易量已經成為全球第一,超越世界上所有國家,目前中國的電商產業市值約 6720 億美元,預計在 2018 年時會倍增至 1.6 兆,佔全球電子商務產業的一半以上。而中國的 P2P 借貸在 2015 年達到 670 億美元,比美國市場高出四倍。
5.《2016 資誠全球金融科技調查報告》(PwC Global FinTech Report 2016)指出,新科技對金融產業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全球 83% 的傳統金融機構受訪者認為,某些業務恐怕會被金融科技業搶走。銀行業和支付業壓力最大。這份調查報告共有來自全球 46 國 544 位受訪者參與,包括金融產業中的 CEO、創新部門主管、資訊長及數位科技部門主管等。調查發現,在未來 5 年,23% 的傳統金融業務將受到金融科技的衝擊,恐怕會流失生意。相對地,金融科技業者預期,未來可以搶奪到 33% 來自傳統金融機構的業務。
6. 《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3 月 16 日公布,根據一項針對 1,903 名科技玩家於 2 月 16-29 日所做的線上調查,高達 70% 的受訪者相信最遲在 2030 年行動支付將會取代現鈔、信用卡成為主流。
詹宏志有一個完整的詮釋,他認為未來的銀行業可能是「Uber式的銀行」,把需要金融服務的個人和企業,和擁有金融工具的法人和個人連結,甚至是「直營的網路金融服務」、「金融服務的購物中心」或所有C2C或P2P的金融平台。去年全球金融科技的投資金額高達223億美元,各國都極為重視,從以上的報告可以看出,金融科技的趨勢隨著共享經濟、互聯網時代的來臨,消費者越來越數位化的使用經驗將逐步取代傳統的金融產業,但是金融業和科技業面對這種新的趨勢,有很多發展的瓶頸需要突破、需要整合。然而因為考慮金融監理的嚴謹產生法令上的限制,政府有時候不但不是推手反而是個阻礙。以台灣最近第一個P2P網路借貸平台,金管會態度的反覆,最後要將網路借貸納入規範管理就是一個例子,線上信用評比在國外成功,但是台灣還需要長時間等待環境成熟。因著政府腳步的保守,讓傳統銀行業可以有喘息調適的時間與空間,但是傳統金融業應該思考強迫加速轉型,諸如:數位行銷、大數據分析與應用、多元通路開發、社群經營與互動等等,包括及早認識大家目前還是普遍陌生的新趨勢-區塊鏈( Blockchain),以提升金融機構的營運能力,同時大幅降低成本結構,免得將來被大海嘯淹沒。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