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圖/文:陳木村
既然台灣在兩岸的文創方面有所領先與優勢,當然除了再創新與再創意之外,更要能有國際觀及環保意識的融入,讓中華文化得以更加深耕與多元,獲得國際的認同,進而善盡國際的社會責任。
以台灣的文創發展過程,提供我過去所輔導案例作分享:
1、社區總體營造
1991年當時的文建會為了讓各個社區得以自主經營管理,並有效提昇社區居民生活品質,導入所謂的「社區總體營造」專案計畫。其實在初期僅止於社區人文活動的舉辦及塑造,但是因為面臨社區自主管理與經費短缺,所以才又以產業概念結合文化及創意策略作整合的導入,最後才漸漸產生效益並帶動區域發展。
2、形象商圈、商店街
1993年經濟部商業司,也是為了整體商業與環境之提昇而導入的新策略,初期先以商業巡迴全台講座方式,讓各區商業得以接受更新的商業創新經營模式,最後才以定點式的輔導與塑造,台灣第一個形象商圈即是桃園縣復興鄉角板山形象商圈。初期在導入時也是以文化(泰雅族文化)為基礎,並整合當地特有產業香菇及泰雅文化商品等,塑造與活化具特色的商圈,即至目前為止台灣形象商圈與商店街總數已經超過500處以上。
3、觀光工廠
以「觀光工廠」的名稱與概念作為創意規畫,就是在於整合既有資源並加以觀光化的策略,除了讓消費者親身觀賞產品製作過程之外,還可以親身體驗製作產品,再加上可以現場購買,是一種創新的商業資源再造策略。也就是運用既有基礎與特色的傳統產業,並將其產品導入文化的故事與訴求,同時更配合產品的新創意設計、包裝,讓產品及產業更具生命力。。
4、相關文化園區建置
運用廢棄或閒置的廠區、農場、建築等既有設施,並加以重新定位規劃與整建,讓這些可以轉型、已經荒廢又具治安死角的閒置區域得以再生,並轉化成各具特色的文化園區,如松山文創園區、關西客家文化園區、台灣菸酒觀光酒廠等都是在這種理念與創意之下的展現,也因為如此得以讓廢棄資源得以有再利用的新價值,對地方觀光及經濟也有一定的貢獻,這也是目前兩岸文化創意產業最具發展與明顯的地方。
5、其他與文化有關的產業計畫
早期台灣為了再讓文化得以深根以及將文化產業化,所以1992年內政部藉此也推行「新故鄉社區營造」。1993年農委會亦借力使力導入「一鄉一特產計畫」。1998年農委會又再次導入「城鄉新風貌五年計劃」。以及1999年環保署也為配合社區環境需求而推廣「鄉村環境改善再造專案」。以上無論從任何專案計畫展開,都是以當地文化特色為基礎的規劃,並適時導入產業化,以期該項專案計畫得以產生後續自主經營與發展的目的。
以文化及產業為主的形象商圈
運用既有酒廠再造成觀光酒廠
運用廢棄廠區改造成的文創園區
以文化產業為基礎的社區總體營造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