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賀先蕙
什麼類型的基金最受投資人青睞?晨星亞洲基金研究總監陳永熙指出,從近3年統計數據看,「股債混合型」基金(Allocation)資金流入成長4倍,是成長幅度最大的基金類別。此外,搭配去年資金再從股市流回債市的趨勢,顯示在全球股市漲高之後,投資人多期待「透過靈活配置來創造『收益』(Income)」。
陳永熙是晨星負責亞洲地區基金研究的主管,3月12日特地從香港飛來台灣參加「晨星最佳基金獎(台灣)」與「Smart智富台灣基金獎」頒獎典禮。來台期間,陳永熙接受《Smart智富》月刊獨家專訪,針對全球基金的資金流向做深入分析。
根據他的分析,回顧近3年的基金消長變化,2013年股債出現明顯的大輪動(Great Rotation),資金大舉從債券型基金流出,轉向股票型基金,造成當年度MSCI世界指數大漲21.4%,相對標準普爾全球企業債券指數則是小漲3.3%。不過,時隔1年,資金流向再度反轉,流入股票型基金的資金從2013年的1,020億歐元減為2014年的690億歐元,流入資金量減少了32.4%;相對地,流入債券型基金的資金則超越2013年,增幅高達82%。
投資人為何再度大買債券型基金?陳永熙分析,主要原因有2:首先,全球股票不再便宜,投資人因此另覓選擇。「投資者可能覺得(股票)價格已經不再便宜。另外就是,低利率的環境繼續,投資人只好一直尋找不同型態的基金來創造報酬,而(報酬)來源不只從股票來!」
其次,低利率環境持續,債券能創造穩定收益。相較於過去投資人買債券型基金時,往往直接選擇高收益債或新興市場債等「單一」的債券基金產品,過去2年,比較流行的是在同一檔債券型基金裡面,可以投資各種不同的債券類別,目標透過靈活配置來創造「收益」。特別是從2012年至2013年,政府債券殖利率不斷在低檔盤桓,債券基金經理人從政府債券無法賺到穩定收益,因此轉用多重資產(multi-sector)的方法來創造收益,使得所謂的「靈活型(unconstrained)債券」大受歡迎。
為了追求「收益」,不只靈活型債券基金大流行,資金還明顯流向「股債混合」型基金!不論是全球註冊的基金或者是歐洲註冊基金,股債混合類別從2011年起,已連續4年大幅成長。以歐洲註冊基金為例,2014年股債混合類基金1年內流入的資金量大增390億歐元(約合新台幣1兆2,900億元),在9大類基金中,成長幅度第2高,僅次於另類投資(Alternative)基金。
陳永熙分析,股債混合基金大吸金,主因「目標導向」(solutionbased)的股債混合基金快速增長。傳統股債混合基金有固定的股、債比重,投資人最後的獲利就是股、債各自創造的報酬的加總;可是近年流行「目標導向」股債混合基金,由基金經理人隨市場狀況靈活做資產配置,目標是讓投資人獲得一個相對穩定的收益來源(例如年配息5%)。
或許投資人認為這種「懶人式」、一站購足、又能有一定收益水準的基金很吸引人。不過,陳永熙提醒,到底這些基金能不能長期達到其所標榜的收益目標,還有待觀察,「雖然經理人說是目標導向,但多半都以收益為導向??為了要得到更高的收益,往往去買新興市場債、高收益債。如果時間拉長到3年∼5年(長期來看),這對投資人到底好不好?目前還不知道。」因此,提醒投資人一定要確實了解「基金經理人承諾的東西,是不是真的可以達到。」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Smart智富:smart.businessweekly.com.tw》;《歡迎按讚加入粉絲團行列www.facebook.com/smartmonthly》。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