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腳踝扭傷勿輕忽,即使受到在小的傷害,都可能會產生慢性腳踝疼痛等不良後遺症,因此,傷害發生時以及受傷後第一個月的處理很重要,以免留下後遺症!日前,一名32歲的張先生,有次在與朋友打籃球的過程中,因著地時不甚扭傷腳踝,當下痛到無法走路,且腫痛又瘀青,雖然有幫他冰敷,並到醫院照X光,但因沒骨折,所以,醫師建議他使用護具固定腳踝及用拐杖走路。
但心急的他,希望腳踝腫痛能趕快好起來,於是跑去國術館整骨,3個月後因有獲得些微改善,於是再度與朋友相約打籃球,可是,過程中卻一直感到不舒服和疼痛,打完球後腳踝又再度腫起來,完全無法像以前一樣的打球,才知道原來已經留下後遺症了。
謹記處理口訣PRICE 以免影響日後的功能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復健部陳文翔醫師表示,腳踝關節扭傷的病患,受傷後的第一個月,是否有適當的評估與固定,為留下後遺症的最重要關鍵。因此,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復健部何宇淳醫師建議民眾,在腳踝扭傷當下,應依處理原則PRICE來處理,以免影響日後的功能。
1)Protection保護/避免腳踝關節囊及韌帶受傷加重,可使用副木、護具或石膏板固定。
2)Rest休息/停止目前的活動及減少走動,必要走動時要用拐杖。
3)Ice冰敷/在受傷起24~48小時內,間歇使用冰水袋冰敷15~20分鐘。
4)Compression壓迫/使用彈性繃帶向心纏繞以消除腫脹,也有保護固定的功效。
5)Elevation抬高/抬高腳踝以消除腫脹,因為足踝扭傷後,主要治療原則在於消腫止痛及避免組織受傷加重,只要越早消腫,日後的功能恢復將會越好。
慢性腳踝疼痛因素複雜 先檢查才能接受治療
慢性腳踝疼痛的因素複雜,所以,像是個案張先生腳踝疼痛的原因,可能包括對受傷程度沒有完整的檢查評估、然接受不適當的治療、太早回去做競賽型的運動、腳踝反覆扭傷,造成慢性的關節不穩定現象等。
所以,當慢性腳踝疼痛發生時,何宇淳醫師建議先經過完整的問診與理學檢查,必要時加做X光攝影或是超音波檢查,接著才透過物理儀器、運動(如關節活動、伸展、肌力訓練)、貼紮、藥物等來進行治療。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