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向來以產能規模大、組裝良率佳等優勢,穩坐系統製造商龍頭。近年積極轉型拓展事業觸角,第一季財報數字依然穩步成長,高於法人預期。但法人也指出,由於蘋果占鴻海營收比重近50%,依然還是影響鴻海營運表現的重要關鍵,鴻海為了減少對蘋果的依賴,積極朝向多元化發展,跨足物聯網、手機、電信、機器人等產業,並尋求各產業合作對象,盼望藉由其他的科技創造新的商業盛況。
而近期,因機器人大展即將在明日南港展覽館揭開序幕,鴻海再度因話題佔領報紙要角,鴻海在機器人領域深耕多年,但鴻海究竟能不能成功導入機器人大軍,是其獲利能否持平、甚至成長的一項重要關鍵,投資人一起來看看最鴻海的最新動向與發展。
鴻海帝國 ─ 積極佈局,擺脫代工之路
鴻海,從黑白電視機旋鈕起家,在1990年代個人電腦及網際網路市場迅速成長之時,郭董也跳入了這個大坑,從眾百家代工廠脫穎而出,甚至一舉搶下蘋果、SONY、惠普、戴爾等大廠的訂單,2007年以後,更是獨家負責蘋果iPhone和iPad代工。
根據鴻海的財報統計,鴻海的營收有半數是來自蘋果訂單,也就是說,蘋果的銷售直接影響鴻海的營收。然而,在鴻海華麗的營收背後,也隱藏了「美麗的哀愁」,各家代工廠競價與競速的結果,勞工開始不堪負荷,自殺事件頻傳,也由於市場的飽和,各廠為了搶訂單,不惜低價競爭,就連代工一哥鴻海也難逃毛利下滑、獲利與營收不同步的結果(如圖所示)。
2011年開始,提姆.庫克(Tim Cook)就任蘋果執行長後,為鴻海帶來了致命的一擊,庫克上台後,委外策略轉變,開始朝多元化合作夥伴布局。至此,鴻海不再是蘋果唯一的親密夥伴,這間曾經為鴻海帶來大單與財富的公司,如今,導致鴻海獲利驟減,讓鴻海面臨更險峻的危機。為了擺脫對單一廠商的依賴,鴻海近幾年「去蘋果」的跡象愈來愈明顯,除了擴大業務,如接受其他智慧手機的訂單,如小米、黑莓、華為等公司,用以減少對蘋果的依賴,另外,也將業務延伸至時下最夯的穿戴式產品、電動車等新商機,這樣的佈局能否讓鴻海轉型成功,是投資人最關心的。
「去蘋果」跨足電動車、新能源產業
除了電子科技產業,鴻海積極對新事業布局,像透過旗下的面板子公司群創與Tesla達成雙邊合作協議,同時也積極爭取其他零組件代工、組裝等業務,正式宣布跨足電動車產業;而在新能源議題上,也在中國成立富昱能源科技生產太陽能面板,透過「低成本」、「短交期」策略打入美日等市場,分食獲利。
在全球面臨能源供應不足及環保議題的情況下,新興能源的佈局成為今後開發的首要目標,也讓電動車市場及太陽能市場成為今日開發的最夯產品之一,“錢途”無可限量。不過,仔細看看後不難發現,鴻海仍然是以「代工」的腳色布局新能源市場,也許短期內其能在尚未飽和的市場漸漸回收成本,但如未能開發出突破的技術或無可取代的地位,在愈來愈競爭的市場中,結果可能也將步上蘋果事件的後塵,可謂治標不治本。
網路雲端新戰場 誰與爭鋒
目光焦點回到鴻海的主要戰場─科技業,近幾年趨勢從PC和網際網路邁向雲端和人工智慧,鴻海在此趨勢中,布局「八屏一網一雲 (如圖所示)」架構,從硬體製造做到科技整合服務,而雲端中心將扮演串聯各平台的關鍵角色。
對於這樣的新商機,鴻海在這方面也早已累積不少經驗,2014年初鴻海宣布與世界第一的全球雲端運算領先者惠普攜手打造伺服器事業,讓鴻海擁有製造與銷售權,同時擁有建構未來數位匯流的基礎,對鴻海的佈局產生重大加值。2014年11月,鴻海集團旗下富士康與阿里巴巴、北京世紀互聯宣佈攜手合作,建立「雲上貴州」新應用服務,包含全天候無線Wifi、電子商務及雲端運算中心,讓外界十分期待。
鴻海近期則參與法國物聯網及雲端解決方案大廠Actility的新一輪融資,同時鴻海也將擴大與Actility的物聯網合作,雙方從智慧測量設備做起,包括智慧電表、智慧水表、智慧瓦斯表等,建立物聯網實驗網的應用,期望轉變成一個高科技的解決方案供應商。
手機製造與電信服務 上下游完全整合
代工起家的鴻海,為國際品牌大廠代工一路練兵,終於在2014年與合作夥伴富可視一同推出InFocus手機,從研發到製造都由鴻海一手打造,上市後頗受好評,為鴻海開啟嶄新的一頁。但鴻海卻也在此時發表聲明,表示公司近期並不打算建立自主品牌與客戶展開競爭,不可能存在郭董事長品牌等聲明,總結來看,鴻海仍在儲蓄能量,短期之內並不會與合作夥伴拆夥。
鴻海的夢從來就不小,不僅是製造手機,鴻海更表示電信供應也將會由自己包下,入股韓國SK C&C、進軍4G競標並收購亞太電信,更誇下「鴻海代替政府,3年內搞定5G」的海口。但是最近亞太電信似乎遇到危機,在用戶數量持續下滑之下,亞太電信鎖定集團母公司60萬股東,祭出前半年免月租費的優惠方案,希望透過鴻海的股東,加入亞太電信用戶群。只是,此舉能否真的能讓持續下滑的用戶數量止跌回升,還須觀察。
由於現在手機進入4G時代,消費者要求的是隨時隨地能夠擁有快速且穩定的網路,這需要建立相當完整的基地臺,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亞太電信在4G基地臺的數量依然無法跟電信三雄相比,縱使祭出優惠方案,成效可能有限。
鴻海現在目標不僅要做台灣市場,更將目光放遠,要做到國際電信服務的霸主!到底鴻海能不能用多年累積的深厚資本與經驗,揚名國際,在這個領域稱霸?套一句董事長郭台銘的話:「別人認為不可能的事,我越想去挑戰他。」
擺脫人力成本 機器大軍親臨生產線
最後,近幾年中國薪資的提高,儼然對擁有逾120萬員工的鴻海形成一種負擔,除了尋找與拓展其他勞動市場,如南端有龐大人口紅利的印尼、印度等,鴻海也開始構思以機器人取代人力製作高精密代工的可行性。也就是說,鴻海今日也投入大量成本,投資生產機器人,作為其「生產工具」而非商業產品。
台灣在機器人產業上的研發還是以鴻海最為積極。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指出,消費電子產品價格跌很快,數量會增加很多,若每年營業額增加百分之十,產量會年增百分之三十以上,但受雇人員不能增加。多出來的工作,有百分之三十要被自動化和機器人取代。郭台銘表示,鴻海內部工廠用的工業機器人,每年以三萬台數量增加。這些工業機器人不對外販售,要連結後端網路平台,集團本身所需還不夠用。
今年由軟銀和鴻海合作的「Pepper」機器人,也在6月20日開賣,在短短一分鐘內,首批1,000台即銷售一空,Pepper售價約新台幣5萬元,是全球第一台可攝影機、觸摸感應器及麥克風辨識人類情緒的機器人。軟銀將於今年秋季開始向企業販售Pepper,並想在今年前把Pepper推廣到海外。
除了Pepper之外,鴻海也布局自有品牌機器人Foxbots,落實集團百萬機器人大軍目標。而在二○一三年十一月下旬,鴻海宣布規劃和美國賓州卡內基美隆大學展開製造研發計畫,預計在兩年內投入一千萬美元,專注研發合作機器人自動化科技。
機器人展明登場 概念股吸睛
不久前在中國北京、上海的機器人展才剛落幕,台北南港展覽館也將於今日起舉辦為期4日的「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鴻海轉投資的樺漢及其他廠商研華、新漢等機器人概念股前日即吸引買盤卡位,股價強勢大漲。經濟部工業局也預估,今年台灣智慧自動化產業產值會從去年九千多億元攀升至一兆元以上,機器人產業將成為下一個科技之星。
從鴻海宣布跨足機器人市場後傳言不斷,曾傳出美國科技大廠Google將與鴻海的機器人業務進行技術性磋商與合作。鴻海更在廣大的中國市場,大舉發展機器人及自動化升級。鴻海究竟能不能成功導入機器人大軍,將成為其獲利能否持平、甚至成長的一項重要關鍵。進入低毛利時代的鴻海,代工業務勢必得降低其製造成本才能撐起企業獲利,因此以機器人取代人力將會是未來的一大趨勢。若鴻海能掌握先機,並全力導入「研發人才」,未來勢必能為鴻海帶來巨大的助力。
更多精彩內容 就在 預見雜誌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