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隨著網路發達,網路霸凌問題也時有所聞。而網路助長霸凌行為的原因有二:包括匿名及無法立即看到受害者的反應,所以會比言辭霸凌更過分。醫師也說,霸凌會增加受害者罹患精神疾病的可能,增加將近5倍的自殺風險。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心身醫學科陳坤波醫師解釋,瑞典在四十年前首先注意到霸凌問題,當時霸凌的定義包括:強欺弱、身體或語言的負面行為、蓄意傷害他人,而且持續發生。受害者不僅面臨直接身體傷害,同時還要間接面對受排擠,失去同伴的間接脅迫。
而陳醫師也曾觀察門診患者發現,平均約每10人當中,僅有1人自認未受過霸凌,但多數青少年不太會選擇向家長或師長反應,因此提醒教師,應多方面觀察學生的身體外傷、心靈創傷、逃學逃課及學習變化等,研判學生是否被霸淩。
如何遠離網路霸凌? 關掉或重辦臉書
然而陳坤波醫師也表示,一般人若受到網路流言霸凌攻擊,可以選擇關閉部落格、臉書,或再重辦一個新帳號,也建議遇到網路霸凌,可向家人傾訴。至於很多年輕人會選擇向閨蜜訴苦,但他說若非能完全信任,很容易又錯把敵人當閨蜜,所以還是向家人傾訴較佳。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