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歐陽辰柔;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Daehyung Lee】
韓國近年不僅以經濟實力受到關注,強力輸出的韓流文化也讓世界驚豔。趁著此次當代藝術館展出《K-POP韓國當代藝術展》,La Vie採訪應邀來台的韓國資深策展人兼Hyundai Motor Company藝術總監Daehyung Lee,請他分享近年藝術市場的趨勢,以及韓國當代藝術家的創作走向。
La Vie:大約2005年前後,有許多韓國畫廊為了尋求潛在的買家而到中國北京設點,但是去年春天甚至更早之前,它們又大量撤回。你如何看待這個情況?
Daehyung Lee(後簡稱D. L):我覺得它們(韓國畫廊)並沒有做足準備,想到一個新的市場立足,事先必須花時間做很多研究,以及不管是到哪一個國家投資,你都需要選擇對的合作夥伴,這是成功與否的關鍵要素。另外,在亞洲藝術市場快速興起的時候,中國的藝術市場被拍賣所主導,而藏家購買的原則常常出自於民族情感(nationality)—例如你是不是中國本土的畫家,而不太在於作品的品質。
但是這個現象到2008、09年時開始有所轉變,因為中國藏家認識到一件事情,你可以在拍場中把作品價格炒得很高,但是若把它放到國際上來看,卻不見得能獲得很高的評價。他們漸漸懂得國際對於藝術的評斷標準,以及獲得國際認可的重要性,於是開始願意收藏更多國外的藝術作品。這一點在韓國也是一樣,以前韓國藏家也只買本土的作品,但後來學習如何找到對的策展人、藝術顧問,去得到最新消息,於是也變得更加國際化。所以或許也可以說是韓國畫廊低估了中國藏家的品味,因為他們的標準一下子從拍場取向躍升到國際級的水平。
La Vie:諸多韓國畫廊願意到中國試探市場水溫,但相對來說他們也願意到日本開拓市場嗎?為什麼?
D. L:不,它們不會去。其實現在也不需要再刻意前往各個國家設立畫廊了。不僅賦稅是一個麻煩的問題,而且現在如中國很多企業都設有藝術顧問,他們會到世界各地去搜羅藝術作品,而韓國就是他們的目的地之一。
近年來韓國藝術家頻繁展出於諸多國際博覽會,很多藏家看到他們的優秀表現,自然會追溯到首爾去尋找更多作品。而且像中國許多藝術家繪畫的功力很好,但韓國藝術家在裝置、雕塑及空間設計上卻相當出色,因而很多人前來是為了找尋雕塑作品和空間設計師。
La Vie:新媒體藝術是否也是韓國當代藝術目前的主要趨勢?
D. L:沒錯。韓國是一個很小的群體,一旦有新科技發明,很快地所有人都會知道。另外,韓國有很多科技公司,當他們有新的研發,便會想要做測試,於是提供這些新材料給藝術家,讓他們去做創作,這在韓國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例如KICET(Korea Institute of Ceramic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自2010年起就積極支持藝術與科技之間的對話,陶瓷科技(Ceramic Technology)可以轉換熱能變為電能,廣泛應用在如LED燈、聲音、電池等物品,因此藝術家若在創作中運用LED燈、互動感應器、聲音傳感器,絕大部分都會使用到這種科技技術。
La Vie:你是否覺得韓國藝術家始終在其作品當中加入、或尋找韓國文化的元素?
D. L:不盡然。現在年輕的這一代和過往不同,他們出國是為了學習和享樂,並且擁有來自家庭的經濟支援。如果不喜歡一個地方的文化,可以自由選擇前往下一個國家,他們根本不在乎所謂韓國的民族性,而只關注自己在旅程中所擁有的經驗,這形成了一種「遊牧文化」註1。
此外,全球化時代來臨之後,不同地方的人只要透過網路都可以得到相同的訊息,而這些訊息就是藝術家創作的資料,所以作品中民族性的成份減少了,同時越來越多的藝術家無法只使用原始材料去創作,他們更習慣將已經被編輯過、處在特定脈絡下的東西重製,例如截取網路上的圖片、報紙、轉化既有的雕塑,再進行重組。這是普遍的現象,而韓國藝術家在這方面的反應非常快。
註1:Daehyung Lee曾於2012年在香港路易威登旗艦店藝廊策劃《女遊目》(WOMAD CODE)展覽,當時便以兩位韓國當代女性藝術家為主角,以其在雙十年華時浪跡世界各地的經歷,論述韓國女性身份的轉變,以及跳脫「韓國」標籤、重組旅途中各種空間經驗而進行創作的現象,並提出「遊牧藝術家」的概念。
1-4.皆為本次當代藝術館《K-POP韓國當代藝術展》的展出作品圖。
【完整內容請見2014年05月號】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LaVie 設計美學家》;《La Vie 設計美學站》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