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小聚-從建築空間看體驗設計

記者: Shopping Design
生活知識 | | 觀看數:0
設計小聚-從建築空間看體驗設計

48011

01我在台北 練習說故事-導演 陳駿霖

02我在台北 練習放空-策展人 王耀邦

03設計小聚-從建築空間看體驗設計

04當西班牙建築師遇上台北

05社運工作者-崔愫欣

06台北人的鄉愁小吃

設計小聚-從建築空間看體驗設計

 48012

【文字整理/廖彥銘 攝影/侯俊偉】

 

僕人建築空間整合/李靜敏

 

從細節可以窺見空間的氛圍,而細節的極致就是簡約,不應是複雜的概念或設計。再來我覺得機能住家而言很重要,該如何滿足又要適度的隱藏,不讓全部機能外露造成凌亂,是設計師要去考慮的大問題。我覺得機能應該如背景般存在,將一切盡量藏在背景中,讓空間跟人超越裝潢成為主要的場景。如同一個很大的收納櫃可以結合玄關成為一道牆,將所有收納往背景藏,像是一個舞台後的背景布幕,讓生活重點放在背景前面走動的人。然而每個業主需要的機能不一樣,如何取捨就是設計的功力。

我覺得材料的界面跟應用有很多變化,而材料原始的「本質」很重要。運用材料時盡量不要加工,像是天然石材、洗石子或實木地板,最初的樣貌就擁有強烈的表現。材料的色澤應該融入空間,是被吸收而不是被反射,材料原本的色階結合光影產生的質感,可以讓空間產生平衡感。設計出的建築,希望可以被週期性的長久使用,讓材料生命延續好幾個世代,也取用地域性資源,就近取材,比較符合環保。

房子是一個空間,最重要還是得被人使用,因此人、空間、氛圍相互牽連。梭羅說過:「如在裝修房舍前,先裝修自己的心靈。」面對一個全新的、超越想像的生活,如果內心沒有重新裝潢,新房子也只會是個殼。我最近除了替客戶裝修房子外,也想跳脫硬體空間,希望教他們如何過生活,甚至怎麼使用和維護。否則這個房子裝修完,就要準備裝修下一個房子。面對新客戶時,我會暗示他們,如果要一個新的房子,也要先把自己的心稍微裝修一下。

 

建築師/郭俊沛

 

我認為空間體驗需要伴隨對歷史文化的詮釋,歷史知識有助於理解空間。不同時期的人物經歷不同歷史元素,眼睛看到的東西完全不同,這些人是沒有辦法溝通的。所以環境是文化構成的重要環節,時間的痕跡是文化的姿態,可以品味和體驗。大家可以輕易決定空間好不好看,但有了歷史資訊後,才能懂得畫面背後的故事,這種時間的質感是必須被教育的。

南投鹿谷的內湖國小身處良好的自然環境,我們保留好山好水,將建築順應地形融入其中, 原始環境加分。大地震後我們在森林裡勘察地形,除了地層狀態和水文條件,也把樹木列入不可使用的範圍,減少破壞自然環境。學校是孩子社會化的場域,必須提供社交機會,因此國小教室集約,走廊就是美術館,可以看到彼此的視線,維持良好交流關係。

而雲林的草嶺國小也是以原生環境為主體,尋找最佳風景視角,將建築高度刻意調低,屋頂就成為漂亮的觀景台。我們和雲林縣政府都了解,小學校的意義不在符合經濟規模,而是他的附加價值。此外,公共工程背負很大的責任,預算有限,就要思考如何在設計與現實找到平衡。因此將較貴的日本瓦放在低的屋頂,看不到的高處使用便宜的隔熱瓦,除了節省預算,不同的紋路變化也豐富了畫面。自然環境的美好,存在於設計之前,我們無法創造那麼好的環境,因此只能跟這個環境共榮、共融,在裡面好好地過生活。

 

九典建築/賴伯威

 

適,是適應與舒適。不同的氣候區就有不同的建築樣貌,九典在任何案子開始時,會分析環境風場,綜合人為判斷,評估建築和風環境最佳的組合比例,以此為基準做不同的設計改變。北投圖書館在對應台灣氣候時,採用了最簡單也省錢的深遮陽,達到高效率節能也提供良好的半戶外環境。空,是空間的彈性。像是蒙古包或台灣常見的簡易棚,裡頭有各種不同可能的使用空間。以那馬夏國小走廊來說,它比一般走廊大許多,可以支援室內集會活動,不需另外設計專門的活動中心。

輕,是構造輕量化,九典非常重視。除了北投圖書館的屋頂以木構造輕量化,那馬夏小學集會所更是全木構造的建築,預計2016年開幕的墾丁amba飯店也使用輕構材作為外遮陽,不僅節能相對便宜,也呼應品牌的生態環保訴求。

近,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完全使用當地材料作為結構體,看似粗糙卻有生命力。台南有非常多蚵殼,因此在台江國家公園的建材中,事務所實驗性的將殼磨碎混入塗料,取代外牆隔熱用的陶粉。也在amba飯店屋頂設計都市農園,除了建材,客戶早餐的食材也自然又環保。

久,是建築的生命週期。雖然混凝土是高耗能建材,卻讓萬神殿延續兩千五百年的生命,沖淡了耗能的意味。九典在淡水的傳統藝術中心,使用銅作為煙囪的材質。銅是有生命週期的,經過時間流逝會呈現不同顏色,展現建築生命的各種風貌。

野,就是自然。花博新生三館是根據樹的位置,擬定設計圖與這塊基地共生共榮,道路也呈現原生狀態,既透水又貼近自然。中庭水池採取物種自由競爭,適者生存的生態系統控制景觀,不強調精工,透過貼近自然的設計風格,以質樸的建造方式呈現建築粗獷的本體,表達九典對於環境和建築兩者合一的理念。

 

實踐大學建築系副教授/李清志

 

學建築的人不旅遊好像很難體驗建築,因此我現在最主要的工作是旅遊。早期的旅行主要是看建築,旅行的意義就是到達目的地,如同很多人的旅行是要看名勝古蹟,從來沒有想過這趟旅程得到什麼啟發。英國作家艾倫.狄波頓說:「旅行的意義不是你去了哪裡,是去了那裡對你有什麼意義。」最近幾年我感受到旅行的過程比目的地重要,如果沒有好好體驗,一心只想著目的地,就會失去很多寶貴的經驗。

我最喜歡的旅行工具是火車,坐上去不用思考或有所作為,就能夠到達目的地,這段時間的過程有助我們沈澱思緒。日本鐵道相較台灣有非常多火車,從1960年代追求速度的子彈列車,到近期擁有細緻設計的新幹線,日本JR由內到外吸引不少民眾搭乘。和歌山有個有名的貓咪列車,工業設計師水戶岡銳治重新振興了沒落的地方鐵道,將外形像貓的火車內部增加讀書室或裝飾,吸引小朋友,在終點站設計貓咪車站,以站點明星貓小玉為主題設計博物館和商品,不僅復甦觀光,也增添旅行的樂趣。

人在移動過程中想的事情比較多,安藤忠雄在著作《邊走邊想》中提到,「人類好像有個機制,一邊走路,腦袋就會開始轉動。」就像坐在事務所裡畫不出設計圖,開始起身走動,就有靈感出現。我覺得火車是一個移動的空間,車廂就像移動中的建築,體驗不同火車如同建築巡禮,可以欣賞窗外景色和車內風景,活絡腦海中的思緒。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Shopping Design設計採買誌》官網;歡迎加入《Shopping Design設計採買誌》粉絲行列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熱門推薦

    最後更新時間:2015-03-10 12:48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