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最棘手的傳染病──腸病毒

記者: 小牛頓
健康醫療 | | 觀看數:0
夏日最棘手的傳染病──腸病毒

諮詢專家、審稿/黃紹基醫師

採訪、整理/林欣靜

 

腸病毒是夏日常見的幼童傳染病,每年5~9月則是最嚴重的流行期。根據疾病管制署的統計,當病毒肆虐的傳染高峰時,每周因感染腸病毒而就診的人次,可高達3萬2,000人,其中又有極少數的個案會演變成重症,甚至喪失寶貴的生命。

本期親子手冊「兒童保健」專欄,特邀曾任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現為知名兒科診所院長的黃紹基醫師,帶領爸爸媽媽認識難纏的腸病毒,並提供預防及病童照顧的適切建議,讓我們一起戰勝這個棘手的傳染病。

什麼是腸病毒?得腸病毒會拉肚子嗎?

黃醫師指出:「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它們都是早已存在的病毒,而非最近才出現的新病毒。腸病毒的家族成員,包括23型A群克沙奇病毒、6型B群克沙奇病毒、3型小兒麻痺病毒、30型伊科病毒,以及新發現的68至71型腸病毒等六十幾型。
很多父母或阿公、阿嬤,常從字面上的意義判斷,誤以為感染腸病毒必然會上吐下瀉,事實上腸病毒病患很少出現明顯的腸胃道症狀;而這群病毒之所以會被統稱為「腸病毒」,乃因為他們是以人類的腸胃道,作為病毒繁殖複製的溫床,再經由血液循環,讓感染者出現各種病兆。

腸病毒的主要病徵

最常見的腸病毒感染表現,分為疱疹性咽峽炎及手足口病兩種。

疱疹性咽峽炎──感染者口腔後段的咽峽部位,會先出現1~2mm的小紅點,再逐漸演變為小水泡,進而擴大成3~4mm小潰瘍。根據統計,感染疱疹性咽峽炎的孩子,口腔後段平均會出現5個的小潰瘍,吞嚥時會極為疼痛,所以會不願意也不敢吃東西。

疱疹性咽峽炎通常會合併高燒症狀,當病兆出現的前1~4天,孩子可能正常也可能會發高燒,體溫飆上39~41℃,發燒可持續1~4天;而口腔內的潰瘍會自動癒合,整個病程為3至7天。

當孩子嘴巴有破洞、食慾不佳時,父母最好暫時避免給他們吃硬或燙的食物,涼又軟的食物最為適合,例如果凍、冰淇淋、布丁、運動飲料、果汁等等皆可。

少部份幾乎無法進食的孩子,則須到醫院打點滴,補充體液,以治療脫水症狀。至於口腔內的潰瘍不必擦藥,既無實際作用,反而容易引起嘔吐。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顧名思義,是在感染者的手、腳、嘴巴,出現小紅疹或小水泡。一般而言,感染手足口病的孩子,發燒時間及體溫高度,會較疱疹性咽峽炎緩和,但其口腔內部的潰瘍可能會較為嚴重,因為除咽峽處,包括兩頰、牙齦、舌頭、嘴唇,都有可能出現潰瘍。

至於手、腳方面的紅疹、水泡或膿疱,則主要分布在 手掌、腳掌、手背、腳背,甚至膝蓋、屁股、腹股溝等處。這些小紅疹或小水泡通常不痛不癢,在7~10天內就會逐漸消退,就算出現脫皮的現象,如果不是刻意摳它,也不會留疤,所以家長不必刻意為孩子擦藥,可順其自然讓水泡自行消失。

手足口病的病童照顧,基本上與疱疹性咽峽炎相同,父母最好多準備涼又軟的食物幫助孩子進食。

何時為重症前兆?

腸病毒感染症目前並無特效藥,醫生多採取支持療法,如給予退燒、止痛等症狀治療的藥物。絕大多數的患者,都會在發病後7-10天內自行痊癒。僅有極少數的病童會演變成重症。

當感染疱疹性咽峽炎或手足口病的孩子,出現肌躍型抽搐(myoclonic jerks)的症狀,或者併發腦炎、急性肢體麻痺症候群、急性肝炎、心肌炎、急性心肌病變、心肺衰竭,就符合腸病毒重症的通報案例。黃醫師特別強調,一般而言,感染腸病毒的致死率約為10萬分之一至萬分之一,但孩子若演變為腸病毒重症,致死率就會大幅提高至1.3~25.7,因此在病童出現「腸病毒重症前兆」時,父母就須立即帶他們赴大醫院就診。

腸病毒的重症前兆有以下表現:

1、嗜睡: 意識不清、活動力不佳、講話時答非所問

2、肌躍型抽搐增多:肌躍型抽搐是指孩子好像被電電到一樣,時不時就抖一下,或類似受到驚嚇時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當病童的肌躍型抽搐,有明顯增加的趨勢,一定要立即送醫。

3、持續性的嘔吐:尤其是孩子在未進食時還一直吐或作嘔。

4、喘或心跳加快:若孩子在未發燒時,呼吸仍較平常明顯費力,或體溫正常、安靜休息時,心跳大於120下。

 

如何預防腸病毒

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在家庭、學校、托育機構等幼童集中之處最易傳播。黃醫師表示,腸病毒最麻煩之處,在於它在未發病的潛伏期就具有傳染力;發病後的一周內,則是傳染力的最高點。另外像無症狀、但其實已受腸病毒感染的大人,也會成為散布病毒的帶原體。

腸病毒的傳染途徑更是極為多元,可經由飛沫、糞口(即吃進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飲水),以及母嬰垂直傳染等方式傳播,因此如何預防疫情擴大,不僅是家庭、學校,也是環境公衛的重要課題。

至於如何預防腸病毒?在現有已知的腸病毒中,除了小兒麻痺病毒以外,尚無疫苗可以預防,因此預防腸病毒,須由建立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作起,才能減少被傳染的機會。

1、勤於正確洗手。

2、流行期間儘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勿與疑似病患(家人或同學)接觸。

3、注意環境衛生及通風。

4、罹病學童,宜請假一周接受治療在家休息,避免傳染給其他學童。

5、增強個人之免疫力,請注意營養、均衡飲食及運動。

6、家庭或學校可使用500ppm濃度的家用漂白水消毒。最簡單的計算方式,是將家用漂白水以1:100的比例稀釋使用;但若是在已被腸病毒病童分泌物污染的區域(如嘔吐或大便穢物等)消毒,則漂白水的稀釋濃度應提高至1:50。

45087

黃醫師特別強調,雖然腸病毒是散播力極強的傳染病,但它其實並不如想像中的可怕,絕大多數是輕微無併發症的感染。只要父母和孩子都能建立良好的衛生習慣,並在孩子感染時給予適切的照顧,就能避免病情惡化,戰勝腸病毒!

 

諮詢專家:黃紹基醫師

曾任: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小兒科及心臟科主治醫師、長庚醫院優良教學醫師、醫學教育委員會委員、杜聰明博士獎學金得主

現職:黃紹基診所院長

專長:小兒專科、心臟專科、兒童過敏疾病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小小牛頓》,若需轉載請備註來源】 

熱門推薦

    最後更新時間:2015-02-02 21:35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