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重症再傳不幸!新生兒「一週內去世」 專家:這族群最危險

記者: 林慧妍
健康 | | 觀看數:0
腸病毒重症再傳不幸!新生兒「一週內去世」 專家:這族群最危險

當我們提到腸病毒時,可能有些爸媽會立刻想到小朋友發燒、流鼻水,然後心裡咯噔一下。這類病毒就像是小孩子間的「傳話遊戲」,經由糞口途徑或呼吸道傳播,特別是在衛生條件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更容易爆發。嬰幼兒的免疫系統還在「裝機中」,對這些病毒的抵抗力自然差了一截。

圖片網址

最近的數據告訴我們,腸病毒在全球範圍內仍是一個不小的麻煩,尤其是對小朋友來說。這些病毒的威力從小感冒到重症神經系統疾病都有,甚至會威脅生命。所以,家長們對腸病毒的認識和防範措施,真的是越多越好。

現在,讓我們來聊聊備受關注的伊科病毒11型。這位「老朋友」雖然多年未現身,但最近在台灣掀起了不小的波瀾。特別是孕齡女性對它的抗體不多,今年可能會有新的流行趨勢。專家們已經打了預防針:這種病毒對新生兒的威脅更大,特別是那三個月以下的小寶貝們,需要特別小心。

今年的病例分析顯示,已經有新生兒因感染伊科病毒11型而併發重症,甚至有兩例不幸去世。這病毒的傳播途徑可能是在分娩時或產後接觸時,所以準媽媽和照顧者們可得多加小心,確保小寶貝的健康。

2023年,台灣已經報告了幾例腸病毒重症病例。想像一下,一名不到一個月的男嬰因呼吸困難住進兒童加護病房,檢驗結果顯示感染了伊科病毒11型並併發重症。遺憾的是,他在發病一週後就去世了,這讓我們更加體會到新生兒對腸病毒的脆弱性。

重症症狀像是呼吸困難、肝炎和敗血症,對新生兒來說不容易被察覺,這讓家長和醫療人員需要提高警覺,及早識別潛在的重症風險。

三個月以下的小寶貝被視為高風險族群,因為他們的免疫系統還在「新手村」。專家建議家長們要特別留意寶寶的健康狀況,出現任何異常症狀時,及時就醫。此外,保持家庭衛生,如勤洗手、避免與病患接觸等,也是一個不錯的防範措施。

定期檢查和監測小家伙的健康狀況,保持與醫療機構的良好溝通,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風險。對於準媽媽來說,保持良好的生活和衛生習慣是保護寶寶健康的第一步。

醫療機構在監測和早期介入方面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隨著腸病毒病例的增加,醫療單位應加強對新生兒的監測,及早發現和處理潛在的重症病例。產後護理機構也要實施嚴格的感染管制措施,減少病毒的傳播。

此外,對準媽媽及照顧者進行衛生教育,提高他們對腸病毒感染的認識和防範能力,也是公共衛生系統的重要責任。透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我們才能更好地保護小朋友的健康。

所以,腸病毒及其引發的新生兒重症問題,已經成為大家關注的重點。隨著伊科病毒11型的流行,家長們需要更加關注小朋友的健康,並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透過醫療機構的監測和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能更好地保護我們的下一代,免受腸病毒的侵害。大家一起加油吧!

參考網址

自由健康網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ETtoday健康雲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中央社 CNA

最後更新時間:2025-03-28 22:54

0
0
0
0
86
68

熱門推薦

    Loading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