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小學生在聯絡簿的生活札記中提到,鞋子破洞要去買新鞋,「不換估計是不行的了」,結果「估計」2字被老師用紅筆畫起來,提醒「別用中國用語比較好」,引發熱議。對此,親職教養專家趙逸帆認為,語詞本身都是中性的,應引導學生正確使用,而不是一味禁止,並把學生間常用的中國用語編成一份「中國用語大會考」學習單,讓學生認識這些外來語。
▲親職教養專家趙逸帆把學生間常用的中國用語編成學習單。(圖/翻攝自 趙逸帆 臉書)
趙逸帆在臉書分享,前陣子有一名國中生向他借「充電寶」,他反問「是行動電源嗎?」,學生竟回了一句「老師你也太落伍了吧,老人才說行動電源」。趙逸帆直言,實際走入孩子的網路世界,無論是短影片、各類文章,都存在大量外來語,自然影響孩子的表達和書寫,於是他花了一些時間和學生聊天,並將學生間常用的中國用語製成一張「中國用語大會考」學習單,讓學生去分辨這些詞的由來語,強調「我不帶著評價,只是用閒聊的方式去探討,孩子在討論中也認識原來有不同用法,後來孩子就能慢慢地分辨並正向看待」。
趙逸帆表示,他支持在「估計」2字畫線批注的老師,但對方的做法有待調整,建議老師接納新世代的流行用語,不要急著貼標籤說是「中國用語」,甚至直指這些詞不好,否則只會讓我們和孩子的代溝更大,就如同日本、美國的外來語一樣,每個語詞本身都是中性的,重點是引導孩子如何使用,像是在練習寫作的日記、作文要用在地適切的語詞表達,至於日常對話則可以保留一些彈性空間,這也是國語文素養的一環。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