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各地的殭屍企業,受到利率攀升與新冠疫情援助結束的雙重打擊,破產個案激增。根據法院文件,今年至9月止,美國企業破產個案年增30%,結束了過去十年的下滑趨勢,同時,德國今年前九個月的破產案也大增25%。此外,法國、荷蘭及日本10月份的企業破產案升幅均超過三成,丹麥、瑞典及芬蘭的破產率甚至超越金融海嘯時期。
▲疫情救助結束,殭屍企業岌岌可危,全球破產案例激增。(示意圖/shutterstock)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計,2020年及2021年首4個月,全球各國投入逾10萬億美元(約新台幣310億元)以挽救受疫情重創的經濟,然而,大部分救助方案已經撤回。這使得許多依賴政府援助的殭屍企業痛失救生索,破產公司家數出現兩位數成長。
倫敦獨立經濟研究機構凱投巨集觀(Capital Economics)首席經濟師Neil Shearing警告,儘管市場預期利率快將見頂,但許多企業未來數個月將需要進行再融資,因此預期破產趨勢將持續。他指出,利率上揚、疫情援助減少以及高昂的能源帳單都是導致破產趨勢加劇的原因。
▲全球企業破產率飆升,殭屍企業首當其衝。(示意圖/ENews記者AI繪製)
評級機構穆迪(Moody's)指出,截至10月止的12個月,環球投機級別債券的違約率升至4.5%,高於歷史平均的4.1%,並預期該比率將於2024年繼續上升。該機構的研究和分析主管漢彌爾頓(David Hamilton)表示,企業的信貸成本大幅增加,甚至不獲批出信貸。
分析師指出,破產率提高,受創最重的產業包括運輸業和餐旅業。外界估計,明年企業倒閉案例可能會持續攀升,投機等級債券的違約也將增加。面對此一嚴峻情況,各國政府與企業需提高警覺,並採取適當的因應策略。
殭屍企業是什麼?
「殭屍企業」是一個經濟學術語,用來形容那些本身已經不具備長期獲利能力,但依然繼續經營的公司。這些公司無法產生足夠的收入來覆蓋其運營成本和債務利息,往往依賴持續的借款、政府援助或其他非市場因素來維持運營。
殭屍企業的存在有時會被認為是市場效率低下的跡象,因為它們占用了本可以由更有生產性和創新性的公司利用的資源和投資。此外,這種現象可能抑制經濟增長和產業更新,因為這些公司既不創造顯著利潤,也不投資於創新或擴張。殭屍企業的概念在全球金融危機後尤其受到關注,當時許多公司因為廣泛的金融援助和低利率政策而得以存活。
※首圖為ENews記者AI繪製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