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傳統中藥行面臨存亡危機「年關700家」 15年內恐消失

記者: 陳彩梅
焦點 | | 觀看數:0
台灣傳統中藥行面臨存亡危機「年關700家」 15年內恐消失

全台傳統中藥行從1萬5000家腰斬至8000家左右,且每年收掉600~700家,最近迪化街更是有一家百年中藥行結束營業,如今真正的批發商不到10家,使該產業面臨巨大的存亡危機,恐怕會在未來的15年內徹底消失。對此,中華民國中藥商全聯會名譽理事長馬逸才表示,傳統中藥行持續凋零,主要原因在於發照狀況不如預期,有超過4000人申請經營中藥行,核准人數只有約3700人,造成近年來經營者和客戶群年紀較大、年輕人都不進中藥行,因此呼籲盼中央能透過相關考試機制,延續產業。


▲ 傳統中藥行持續凋零,恐怕會在未來的15年內徹底消失。(示意圖/Shutterstock)


馬逸才直言,本身來自台北市大稻埕,見證過中藥產業蓬勃發展的歲月,近年來卻因為制度發展,已有20多年沒發新執照,導致目前經營者的平均年齡超過60歲,客戶也多半是50歲以上族群,「這是一個很大的隱憂」,而藥事法103條第二項的標準落實後,發照情況不如預期,4000多人申請、只核准3700位左右,未核准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要求業者有3年以上從業經驗等,相較20多年前審核方式較嚴格。


馬逸才也提到,新冠肺炎期間研發出的「清冠一號」是從傳統的水煎藥開始研發,證明了中藥的效用,但中藥的健保給付僅針對科學中藥,傳統水煎藥並未被納入健保給付範圍,而因為沒有專門培養中藥販賣業的科系,中藥商在「產官學」的官、學領域都處於缺席的狀態。


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陳麒方則強調,傳統醫學的中藥和現代醫學都已是正規醫療的一環,但身體有異狀時,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是老生常談,即便是同樣的疾病,中醫藥會就個人體質不同而開立不一樣的藥物,只是相較於老一輩,年輕一代對於中藥的陌生,成為了中藥行逐漸式微的原因。對此,馬逸才指出,公會也不希望因為不夠嚴謹而流於浮濫,希望透過正統有制度的方式,讓行業延續,中藥商也都願意透過學校教育或考試取得相關業務範圍,希望能獲得衛福部協助。

熱門推薦

    最後更新時間:2023-11-30 15:05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