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明原因暈厥、心悸和中風案例中,有些病患無法找到明確的診斷原因。經過一系列檢查後,醫師可能建議病患植入皮下微型心律監測器,以便更有效地監測心律並提高診斷率。根據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一般心臟醫學科主治醫師陳玠宇分享的兩個案例,就說明皮下微型心律監測器在解決這些問題方面的重要性。
▲ 醫師建議病患植入皮下微型心律監測器,以便更有效地監測心律並提高診斷率(圖/國泰醫院提供)
42歲的王老師是一位國中教師,他曾經因不明原因的胸悶、暈眩和暈厥而前往不同科別求診。儘管經過多項檢查後,醫師未能找出異常原因,但症狀仍會偶爾發作。後來,在安排植入皮下微型心律監測器後,成功確診為「兒茶酚胺敏感性心室頻脈」,其為自體染色體遺傳、猝死性高之疾病,經由藥物控制及體內去顫器植入手術,終於恢復正常的生活。
58歲的詹大哥是一名司機,某次在家中出現口齒不清、左側肢體無力的狀況,被送至急診並被診斷為隱源性腦中風。然而,經過一系列檢查後,醫師仍無法找到明確的原因。在尋求第二意見並植入皮下微型心律監測器後,終於發現心房顫動是罪魁禍首,心房顫動使心臟血流擾動增加血栓產生,比平常人多5倍的中風機率。詹大哥在醫師的建議下更換藥物為新型口服抗凝血劑,有效預防再次中風。
近年來,心律監測和相關穿戴設備的發展迅速,但許多設備在功能上仍有限制。然而,新型皮下微型心律監測器(implantable loop recorder,ILR)是將微型裝置植入左胸口皮下,具有高達95-99%的偵測率,,大小僅約4-5公分乘以1公分,外表傷口約0.5-1公分,手術時間約10分鐘,電量持續2-4年,可與遠距醫療系統連接,將異常心電圖傳送給指定的心臟內科醫師,以提供即時的醫療建議和處置,提高臨床診斷率,並幫助病患獲得適當治療,降低猝死和再發事件的風險。
▲ 新型皮下微型心律監測器可與遠距醫療系統連接(示意圖/Shutterstock)
不明原因的暈厥、心悸或中風往往意味著背後的真正原因尚未被釐清,可能受限於檢驗設備、檢驗時間或醫師的經驗。然而,搭配合適的診斷工具,如皮下微型心律監測器,不僅可以找出真正的病因進行對症治療,還可以發現潛在的心因性猝死疾病,避免悲劇發生。
皮下微型心律監測器為醫師和病患提供了一個有效的診斷和治療方法。這種技術在未來可能會繼續改進,提供更多的檢測能力和更廣泛的應用範疇。對於那些患有不明原因暈厥和中風的病患來說,皮下微型心律監測器可能成為一個救命的利器,讓他們能夠恢復正常生活,遠離猝死的威脅。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