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越來越多手術採取「微創」方式進行,希望能夠達到小傷口、疼痛時間縮短的效果。其中,心臟手術也正在朝這個方向前進,台北榮總心臟外科與麻醉部合作,特別使用微創心臟及神經阻斷術,有效減低肺部併發症發生的機率,讓病人可以提早脫離呼吸器、減少使用止痛藥,更希望能夠達到無痕及無痛的效果。
▲不同術式之微創手術傷口。(圖/北榮提供)
心臟血管外科郭姿廷醫師表示,現在的微創心臟手術泛指所有「不必經由傳統正中胸骨切開的手術」,可以應用在二尖瓣、三尖瓣、主動脈瓣、肺動脈瓣、心房中隔缺損、心臟內腫瘤、冠狀動脈廔管等,應用範圍十分多元。
▲麻醉科醫師在超音波導引下,用超音波顯影針注入局部麻醉藥。(圖/北榮提供)
郭姿廷醫師表示,微創心臟手術的切口位在右側胸部、肋骨與肋骨的中間,雖然不會破壞肋骨,但還是會切斷部分的肌肉,包括胸大肌、前鋸肌和肋間肌等,由於這些肌肉在呼吸時會圍著起伏伸展、收縮,所以病人在深呼吸或是咳嗽時,傷口會加劇,因此不敢用力深呼吸和咳痰。但是,心臟手術最常見的併發症不是心臟問題,而是發生肺塌陷或是肺炎,因此病人的血氧就會下降,並且出現發燒等副作用,甚至嚴重者還會呼吸衰竭,所以無論是傳統手術還是微創手術,都有可能會因為傷口疼痛提高肺部併發症的機率。
▲手術醫師在手術中經內視鏡輔助,由胸腔內部將麻醉藥注入肋間神經。
北榮麻醉科醫師林素滿表示,通常在病人麻醉後,麻醉醫師會在超音波的導引下,使用顯影針將局部麻醉藥注入胸大肌和胸小肌和前鋸肌之前間的筋膜,阻斷傷口周圍的神經傳導。結束手術縫合傷口前,手術藝師再特別從內視鏡的視野下,從胸腔內將局部麻醉藥注入肋骨間的空間,使麻藥擴散到肋間神經。
因為傳導疼痛的神經被阻斷了,病人術後的傷口不是也會被大幅降低,也因此降低了使用嗎啡等止痛藥的劑量,更能減少噁心、嘔吐、嗜睡等副作用發生。
經過研究可以發現,目前微創手術在術後傷口疼痛的天數比傳統手術短,臨床上的病人在術後第三天和第四天就不太會因為傷口疼痛而不舒服,不過在術後當天或是隔天疼痛感仍不比傳手術低,為了解決病人的疼痛感,心臟外科醫師與麻醉醫師會緊密合作,以術中神經阻斷術降低術後傷口疼痛的程度,減少術後因疼痛造成呼吸淺快帶來的肺部併發症。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