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31分14秒就有1人被診斷為大腸癌 研究證實:定期篩檢大腸癌死亡率 ↓ 35%

記者: 張毓函
健康 | | 觀看數:0
每31分14秒就有1人被診斷為大腸癌 研究證實:定期篩檢大腸癌死亡率 ↓ 35%

大腸癌發生人數已連續15年位居第1位,依據國民健康署109年癌症登記最新資料顯示,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829人,等同於每31分14秒就有1人被診斷為大腸癌,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7歲,相較108年延後了1歲。根據癌症篩檢資料庫資料顯示,近期因疫情稍緩,111年大腸癌篩檢量較110年增加13.3萬人(增加12.4%),但仍未恢復疫情前(108年)的篩檢量;其中,111年男性篩檢人數49.2萬人,女性70.1萬人,男性篩檢人數相較女性少,而根據109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男性大腸癌的發生率則比女性高出1.5倍。

因此鼓勵男性應定期篩檢,並特別留意身體狀況,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癌症不會因為疫情的關係而減緩發生,為了「腸」保健康,民眾應積極接受癌症篩檢,只要兩步驟即可揪出潛「腸」危機,第一步定期做糞便潛血檢查,第二步當糞便潛血檢查結果呈現異常時,請儘速接受大腸鏡檢查,以便及早揪出潛藏在大腸的息肉及癌症。

大腸癌

▲ 每31分14秒就有1人被診斷為大腸癌(圖/Shutterstock)

第一步:定期糞便潛血檢查 可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

有鑑於大腸癌的發生有近9成(88%)為50歲以上的族群,國民健康署提供年滿50歲至未滿75歲之民眾,補助每2年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科學實證研究顯示,定期接受篩檢,可減少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及有效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糞便潛血檢查沒有侵入性,且檢查前不必限制飲食,只要照著8步驟,在家就可輕鬆定期篩檢!

1.持健保卡至健保特約醫療院所領取採便管。

2.在採便管外的標籤寫下姓名、採便日期與時間。

3.旋轉管蓋後,將採便棒向上拔開。裡面的水勿倒掉。

4.在坐式馬桶內斜鋪衛生紙,避免糞便掉入水中不易採集。

5.坐上馬桶解便(也可在報紙上解便後取得檢驗樣本)。

6.在整條糞便上以輕劃方式重複來回刮取適量的檢體。

7.將沾有檢體的採便管插回管內並用力蓋上。

8.送回醫療院所,回家等待檢驗報告。

定期糞便潛血檢查可降低大腸癌死亡率

▲ 定期做糞便潛血檢查可降低大腸癌死亡率(示意圖/Shutterstock)

第二步:篩檢結果異常 6個月內儘速做大腸鏡檢查

大腸癌篩檢為陽性的民眾,經由大腸鏡檢查後,發現平均每2人中1人有息肉、每20人中有1人罹患大腸癌!我國實證資料顯示,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為陽性者,若超過6個月不做大腸鏡檢查,罹癌風險會增加30%;而超過一年以上才做大腸鏡檢查,罹患晚期大腸癌的風險則增加2.8倍。國民健康署提醒,篩檢結果異常時,請儘速至醫療院所安排大腸鏡檢查,如檢查發現息肉,可同時進行切除,就可以儘早阻斷癌前病變的發展,避免惡化為大腸癌。

足量蔬果與規律運動 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大腸癌的風險因子包含肥胖、缺乏運動、抽菸以及大腸直腸癌家族史等。國際癌症研究總署指出,每天攝取超過50克的加工肉品或100克的紅肉(豬肉、羊肉、牛肉),則會增加17%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另,世界衛生組織指出,21%-25%的大腸癌可歸因於身體活動不足。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新春連續假期期間,與親友聚餐多攝取蔬菜水果,減少紅肉及加工肉(煙燻、鹽漬或亞硝酸鹽加工),另外不妨安排一同出遊「走」春,每日一萬步,健康「腸」保固。

規律運動可降低罹患大腸癌風險

▲ 足夠蔬果與規律運動可降低罹患大腸癌風險(圖/Shutterstock)

熱門推薦

    最後更新時間:2023-01-11 11:03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