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大會走路變慢且較無力? 當心是頸椎的隱形殺手惹禍

記者: 健康醫療網
社會新聞 | | 觀看數:0
年紀大會走路變慢且較無力? 當心是頸椎的隱形殺手惹禍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64歲的許先生曾做過右髖關節置換手術,有次跌倒後四肢無力、無法行走,並有尿滯留的情形而送醫院,經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其頸椎椎體後方有非常厚且骨化的後縱韌帶,磁振造影檢查也顯示有脊髓壓迫損傷,為連續型的後縱韌帶骨化症合併嚴重的脊髓壓迫,因侵犯太多節段,以後位椎板成型手術進行間接減壓治療,後經2個月復健,目前已可拿拐杖行走,並可自行排尿。

後縱韌帶骨化多發生頸椎 嚴重恐至失禁

成大醫院神經外科黃啓振醫師表示,後縱韌帶為薄薄一片富有彈性的組織,但後縱韌帶骨化症患者的後縱韌帶會逐漸鈣化變厚,甚至會骨化到如骨頭一般堅硬,厚度增加到正常的3倍以上;因此,對緊貼其背側的脊髓造成嚴重壓迫,導致脊髓神經損傷,產生肢體無力、軀幹緊繃感、走路不穩,甚至大小便滯留或失禁等嚴重症狀。

採保守治療 勿推拿按摩

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初期,可能僅有頸部痠痛、頸部緊緊,或偶爾手麻等非特異性症狀,可採用口服消炎止痛藥、戴頸圈、熱敷電療等保守治療,但在不清楚脊髓壓迫程度時,要盡量避免對頸部進行重手法的推拿按摩,以免反而導致脊髓損傷。

疾病中期後 依情況選擇有2選治療選擇

疾病中期後可能產生頸部脊髓壓迫的症狀,如肢體無力、軀幹緊繃感、走路不穩等,就應考慮盡早手術介入,依據病灶的範圍、壓迫的程度、病患的身體條件,選擇傷口位於頸前的前位手術或位於頸後中線的後位手術。

黃啓振醫師說明,前位手術能直接移除病灶,有緩解對脊髓壓迫的減壓效果,但手術技術難度較高、風險較大,也無法處理太多節段的病灶;後位手術則可以處理多節段,手術時間較短、風險較低,但沒有移除骨化的後縱韌帶,僅為間接減壓,減壓效果比前位手術來得稍差。

術後必須佩戴頸圈 莫忘定期回診追蹤

黃啓振醫師也提醒,不論是前位或是後位頸圈手術,術後都必須佩戴頸圈,且後縱韌帶骨化是體質性的疾病,定期回診追蹤很重要,除了追蹤手術傷口的癒合與植入物的融合外,也有助於早日發現其他節段的問題並給予適當的治療處置。

【延伸閱讀】

淺談三大類血管疾病 心臟血管外科醫師教你預防 遠離國人第二號殺手

降血脂藥停藥率高達50% 醫師憂增加心肌梗塞風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18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熱門推薦

    最後更新時間:2020-11-28 11:15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