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發展遲緩別當「大隻雞慢啼」! 6歲前是治療關鍵

記者: 健康醫療網
社會新聞 | | 觀看數:0
小孩發展遲緩別當「大隻雞慢啼」! 6歲前是治療關鍵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3歲的小方在1年前仍然不會說話,經過早期療育後,小方已經可以說得很好,原本自責沒照顧好的媽媽也綻開笑容。衛生福利部彰化醫院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主任梁孫源表示,小孩發展遲緩大部分並非父母之過,不要背罪於身,應把握3歲前的黃金期,陪孩子一起治療成長。

語言動作遲緩 職能治療輔助

梁孫源主任指出,1年前,小方2歲了還不會說話,媽媽帶小方到彰化醫院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接受評估,當時小方的語言、認知及動作發展落後,開始接受早期療育。1年後的追蹤評估發現小方的發展已經有顯著的進步,說話說得很好,而且情緒也比過去更穩定。

小方的媽媽與語言治療師、職能治療師及心理治療師一起合作,協助孩子持續進步,她越來越能享受和小方一起遊戲、一起共讀的時間,也會在小方的日常生活自然情境中隨時教導他。

孩子發展遲緩 3歲為黃金治療期

和小方狀況類似的個案很多,但有的家長無法接受孩子發展遲緩,鬱鬱寡歡,如此一來,讓孩子隨時感受到壓力,處在不安的環境中,發展遲緩的情況雪上加霜,而小方的媽媽雖然一開始也自責於自己,但很快能投入小方的治療,家庭也都支持,讓小方可以持續進步。

梁孫源主任表示,目前6歲前的兒童,約有8%發展遲緩,除了極少數是父母忽略所致,多數的原因並非父母所造成。在發展遲緩兒童之中,有少數是孩子內向而不願說話,也是俗話說的「大隻雞慢啼」,長大了就好,但大部分確有遲緩問題,最好在3歲的黃金期治療,而在6歲前治療也還有不錯的效果。

發育歷程未達標 早期療育需父母配合

在早療治療室內,孩子和心理治療師在遊戲中學習語言互動,增加認知及人際互動,也在有輸有贏的遊戲中學習情緒控管,有些活動則需要父母一起參與,讓父母學習把療育課程帶回家去做;在一週3天的課程裡,孩子大都能持續進步。

梁孫源主任強調,1歲半的孩子應能叫「爸」、「媽」等簡單單字,2歲的孩子應該可以說「喝水水」、「媽媽開」、「爸爸抱」等簡單句子,如果沒有,建議家長向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諮詢,若確實有發展遲緩也才能及早發現並接受早期療育。

【延伸閱讀】

 不挨餓瘦身! 營養師研發「優減442飲食法」

30歲男三高抽菸罹患心衰竭 積極治療「從心」掌握人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05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熱門推薦

    最後更新時間:2020-11-18 16:15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