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23週660公克早產兒 跨團隊合作助其出生

記者: 健康醫療網
社會新聞 | | 觀看數:0
拯救23週660公克早產兒 跨團隊合作助其出生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去年一月Q寶媽因為羊膜膨出且有感染以及宮縮的現象,轉診進入中國附醫安胎病房,產科醫師在安胎過程中給予其產前類固醇以及保護胎兒神經的藥物,同時照會新生兒科做可能早產的準備;因此,出生才23週660公克的Q寶能在出生後的兩個小時黃金時間內快速穩定生命徵象,如今已是矯正年齡一歲六個月的活潑男童。

早產兒比例高 存活機會取決於這幾點

11月17日是世界早產兒日(World Prematurity Day),在出生率年年降低的台灣,仍高達10%是早產兒,許多家庭正面臨需要長期安胎,擔心徬徨早產兒出生後是否有能力照顧的現實問題。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新生兒科林鴻志主任強調,雖然早產兒比例越來越高,但台灣的醫療已經有足夠的能力讓早產的寶寶有機會存活,而預後的狀況,除了周數,也取決於產前安胎、產後新生兒科團隊以及出院後的積極追蹤。

早產先兆要安胎 仔細產檢很重要

新生兒科加護病房主任林湘瑜醫師表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從高危險妊娠的產婦醫療照護開始仔細產檢,在有早產先兆時積極安胎,極力避免孩子早產;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新生兒科團隊則是在安胎期就與產科合作訂出對母子最適合的醫療策略,並提供早產相關諮詢。

跨科部團隊合作 幫助早產兒健康長大

早產兒的健康成長絕對需要醫師、護理師的治療與照護,還有藥劑師、營養師、放射師、社工師、檢驗師以及呼吸治療師層層把關緊密合作。

出院後,早產兒基金會個管師會定期追蹤孩子是否有發展遲緩的情況,以期早期介入促進孩子的神經發展,目前,台灣早產兒出院後的追蹤率約八成;新生兒科林湘瑜醫師有感而發,每一個孩子能夠順利成長是團隊裡每位成員以及父母共同辛勤灌溉而來,我們不能改變孩子早產的事實,但我們盡一切努力讓孩子有更好的未來。

【延伸閱讀】

4成癌友死因非癌症? 警惕「惡病質」醫師建議適度補充營養

類風濕性關節炎積極就醫 超商店員圓夢當上店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01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熱門推薦

    最後更新時間:2020-11-06 16:16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