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藝人小鬼黃鴻升日前因主動脈剝離猝死離開人間,年僅36歲,令人惋惜。心臟疾病一直都緊追在癌症之後,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且越來越年輕化。三軍總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蔡宜廷表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除了心臟病、中風、心律不整、心臟衰竭之外,還有主動脈疾病、周邊血管疾病、靜脈曲張等。現代人工作壓力大、作息不正常、菸酒、三高患者都是高危險群,若有家族史更要特別小心。
現代人生活習慣普遍不良 呼籲定期健檢及早發現
蔡宜廷主任說明,很多心血管疾病沒有徵兆,也很容易被忽略。建議三高患者遵照醫囑用藥、注意飲食,戒菸戒酒、養成運動習慣、作息正常等等;以及安排定期的健康檢查,才能及早發現心血管是否異狀。
主動脈疾病藏致命危機 「隱形不定時炸彈」隨時會破裂
主動脈是人體內最大的血管,負責供應全身血液;除了主動脈剝離之外,另一常見疾病為主動脈瘤。林宜璋醫師表示,主動脈瘤並非癌症腫瘤,是主動脈血管壁異常脹大,像吹氣球一般瘤體;瘤體逐漸變大造成血管壁變薄,破裂的風險也越來越高,一旦破裂則會導致體內大量出血,可能進而引發心臟衰竭,僅五成救回的機率。主動脈瘤的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因此不易察覺,後期可能因主動脈瘤越來越大漸漸壓迫到其他器官,而造成胸痛、腰痛、背痛、便秘,多數都是健檢時發現。
若主動脈瘤直徑超過5公分,或每半年成長大於0.5公分,就必須考慮手術。醫師會根據主動脈瘤的位置,在胸部或腹部做出不同切口,放置人工血管支架來代替病變的主動脈。傳統開刀手術切口大且深,風險較高,且術後照護較為困難;現在多以微創支架手術,傷口小、恢復快,隔天便能進食。
放置微創支架也並非一勞永逸,林宜璋醫師提醒應定期追蹤,避免支架位移、滲漏,若有這些併發症的疑慮,可以考慮自費使用血管內固定錨釘,將支架與主動脈血管壁緊密鎖上,加強固定。
三高患者跛行要注意 忽視恐有截肢風險
周邊血管疾病也同等需要受到重視,柯宏彥醫師說明,下肢血管因動脈粥狀硬化造成血管狹窄阻塞,導致血流循環不好,就會出現腳麻、無力、間歇性跛行甚至疼痛,但是許多人認為這是年紀大的老毛病而誤以為是「正常現象」,柯宏彥醫師強調:「千萬不能忽略,血液循環不好,傷口就不容易癒合,容易造成皮膚潰爛,不妥善治療可能會面臨截肢。」
周邊血管疾病的治療,必須嚴格控制血壓、血糖及膽固醇,尤其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足部傷口,需戒菸及穿著合適的鞋子,並多補充水分避免血液濃稠。醫師提醒,若抗血小板藥物緩解不夠明顯,可接受氣球擴張術或支架置放術,利用氣球或支架的置入將血管撐大,避免血管阻塞;也可選用塗藥球囊,紫杉醇藥物可以抑制血管壁細胞增生,可以避免及延緩再次阻塞;柯醫師提醒,生活型態改善還是相當重要,否則仍會有復發的可能。
久坐久站族、孕婦 下肢靜脈易血液循環不良
至於靜脈疾病,久坐久站族群或是孕婦的下肢靜脈,容易導致靜脈血液回流不良,若合併靜脈瓣膜閉鎖不全,導致血液逆流鬱積滯留,最終造成靜脈曲張以及血栓形成,除了外表上不美觀之外,症狀包含皮膚癢、色素沉澱、腫痛、疲勞,或是晚上容易抽筋甚至痛醒;嚴重的深部靜脈栓塞一旦合併肺栓塞,症狀則多為急性胸痛、呼吸急促與喘,此時常有致命的風險。
若是單純淺層靜脈曲張,依嚴重程度不同,採取不同的治療方式。像是雷射閉合術、注射硬化劑、大隱靜脈高位結紮、靜脈剝除手術、靜脈膠水閉合術等多種治療方式。其中靜脈膠水閉合術是以醫療用的組織膠水,將曲張的主幹靜脈黏合起來,僅需局部或是半身麻醉,手術時間短,傷口小不疼痛,大幅降低皮下血腫及感染的機會,因此術後恢復迅速,手術當日即可恢復日常活動。
許博順醫師也再三叮嚀建議,工作需要久站久坐者可以適度穿著彈性襪,幫助肌肉收縮促進靜脈回流來預防靜脈曲張,但同時也要注意彈性襪的鬆緊程度,避免動脈受壓迫而造成組織的灌流不足。
▲三總心臟外科團隊
三總心臟外科團隊 全方位守護國人心臟健康
三總心臟外科陣容堅強,設備完善,臨床範圍包含心臟移植、心臟手術、血管手術,各次專科醫師、主治醫師人數足夠、皆能互相支援。「我們也有應對確診新冠肺炎患者手術的SOP,除了負壓式手術室,也有獨立空調的手術室。」三總的心外團隊合作緊密,蔡宜廷主任強調遇到特殊狀況,都能妥善處理、全方位守護國人心臟健康。
【延伸閱讀】
*整科獲SNQ國家品質認證 陳偉華部長談安南醫院心外團隊碩果
*深耕彰化,彰基心臟外科主任陳映澄 10年用「心管」好您的健康 !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74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