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
日本女星竹內結子上周驚傳在家中身亡,享年40歲,日本警方根據現場狀況研判,自殺的可能性極高,業界消息指稱,她因育兒壓力疑似出現產後憂鬱。根據2018年1月發表於《婦幼衛生期刊》的研究指出,有21%罹患產後情緒疾患的媽媽,未能向醫療照顧提供者主動求助。
2成媽媽產後憂鬱 為無法照顧baby自責
該研究由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學者進行,研究對象為22~45歲婦女共211名,於生產後三年內接受調查,包含感知治療障礙量表、孕產婦社會支持量表、憂鬱、焦慮和壓力量表及有關透露產後情緒疾患的問題。結果發現,超過一半受試者呈現產後情緒症狀,其中五分之一未主動透露並尋求協助;近一半女性表示尋求協助是件極度困難的事情;超過三分之一者認為社會支持不足。
高雄長庚醫院身心醫學科醫師李昱表示,婦女在生產後,生理上由於雌激素降低,心理上可能因為無法適應角色的改變、忙於照顧嬰孩,輕則會出現產後情緒低落,重則衍生成產後憂鬱症。產後情緒低落較普遍,約有五到八成剛生產後的媽媽會出現,雖會出現心情低落、不易入眠、焦慮等症狀,但仍能照顧小孩。而有兩成左右的婦女衍生為產後憂鬱症,症狀包含超過兩周持續性的心情沮喪、失眠、食欲不振、失去興趣、極度焦慮、難以專心、常常自責,甚至有輕生的想法,無法照顧嬰孩。
育嬰不只是媽咪的責任 家人應給予支持
李昱醫師建議,產後憂鬱的媽媽不要太苛責自己,想想小嬰孩可愛的地方,把身心的痛苦,跟先生或親人訴說,大部分的產後憂鬱媽媽得到家人的支持後,就能度過難關,若仍有憂鬱甚至想不開的念頭,就應至身心科門診接受藥物與心理治療。
身心科醫師蕭美君表示,根據流行病學統計,生第二胎的媽媽罹患產後憂鬱,比第一胎風險高,顯示此症狀並非新手媽媽才會遭遇。台灣目前對產後憂鬱防治政策可能較缺乏通盤的持續性,雖然孕婦手冊有相關資料,但臨床發現,孕婦幾乎不太會看,因多數在意小孩多於在意自身,導致孕婦身心健康容易被忽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