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花生醬一定要有花生?奶茶一定不可以是透明的?這些既定印象在求新求變的現代,早已被時代的巨輪所推翻。那麼蓋樹屋一定要有樹嗎?位於美國的漢娜建築工作室向世人證明了:完全不用。該工作室在紐約州北部,結合3D列印技術,製造出混凝土地基,把一間以白蠟木為主要建材的微型離網樹屋,硬生生架高了!
漢娜表示:「從一開始,數位化的設計與製造技術是這種建築原型的基石,從根本上改變了材料的使用方法,建構出更為清晰的建築形式和設計語言。」
房屋外部覆蓋著波浪狀的木板,與黑色窗戶,以3D列印堆疊出的混凝土層,從地面結構一路延伸成一條高聳的煙囪。
該建築呈現出的所有形狀,如菱形的腿、彎曲的煙囪和壁爐,具紋理的地坪與傢俱,都帶有鋸齒狀邊緣的標誌性特色。通過探索混凝土的分層、材料的線條與角度,揭示新型態的3D列印技術,展現全新的建築語言。
工作室創辦人Sasa Zivkovic和Leslie Lok,邀來康奈爾大學學生共同合作,將遭受昆蟲破壞的白蠟樹用於建築,因受感染的白蠟木形狀不均,無法交由鋸木廠加工,更使得這項嘗試深具意義。
Zivkovic表示:「以粉煤灰搭配白蠟木進行施工,能將木材釋放出的碳,結合到地球上,還能減緩木材的採伐。」
為了將形狀不規則的原木切割成不同厚度的彎曲板,建築團隊使用了機械手臂輔助施作。通過巧妙鋪排木材的彎曲幅度,堆疊成了有趣的建築樣貌,從窗戶、入口、屋頂、遮陽棚的設計可以窺見一二。
隨著時間流逝,木板將逐漸轉灰,屆時壁板和3D列印出的混凝土顏色趨於一致,通過此一技術,提高了房屋的完整性,減少了對混凝土模具的需求,以最少的建材完成項目,也減少了二氧化碳排放量。
建築的四處開口窗扇,皆以訂製的海事級膠合框架勾勒出輪廓,藉黑與白的對比,創造視覺層次。窗戶各自面向枝葉繁茂的綠意美景。該建築沒有電源、水源,改以一方混凝土製成的小型露營水槽取而代之。
建築由外到內,壁飾皆使用相同的白蠟木材,混凝土地坪環環相扣,通過3D列印打造出座位與桌面平台。一旁窗框上的黑色膠合板,向外延伸出長凳和床。
隨著建築師不斷找尋迎合未來的建築型態,離網住宅逐漸成為趨勢,如馬克·索普(Marc Thorpe)在紐約的黑雪松屋,以及智利的可訂製,且自給自足的客艙。
圖片來源
dezeen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