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場新冠病毒燒出全球防疫焦慮,確診類風濕性關節炎已十多年的阿鳳姨愈看新聞愈擔心:「醫生說我是免疫出問題,又要每個月回醫院拿藥,會不會很容易感染?該怎麼提升免疫力?」
成大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吳俊欣表示,新冠病毒疫情期間,確實有病人擔心到醫院會增加染疫風險,要求延長回診時間;他認為「其實第一時間各醫院就啟動嚴格的感控分流機制,反而比其他眾人群聚的場所更安全!」,包括量體溫、確認旅遊史、接觸史、呼吸道症狀等,區隔高風險病人,而進入醫院也必須戴口罩。這些防疫措施實施三個月以來,有效的降低感染風險,台灣各大醫院目前也沒有大規模院內群聚感染的現象,病人們可以對台灣的醫療更有信心。在吳醫師的門診中,有九成以上的風濕性關節炎病人都能定時回診。
流感疫苗有必要 小感冒也別輕忽
關於病人「抵抗力不好」的擔心,吳醫師提醒,類風濕性關節炎為自體免疫疾病,由於不正常的免疫機制過度活化,誤傷自已的關節,治療過程中為了調節免疫,或多或少會降低病人抵抗力,可能容易發生上呼吸道感染,「要及早和醫師反應,以免發展成下呼吸道感染,例如細菌性肺炎等嚴重情況。」吳醫師強調,不要以為只是感冒就輕忽,即使無法及時回診,也要就近請診所醫師評估。
那麼該如何提升免疫力?吳醫師建議,「身為易感族群,不僅在疫情期間,在平時就要養成勤洗手、出入人潮密集場所戴口罩的習慣,做好自我保護,不但預防呼吸道感染還能兼顧防空污。」此外,飲食均衡、維持正常作息、睡眠充足、規律運動,這些基本的保健方法人人適用,而且安全無害。
他也呼龥病人接種流感疫苗及肺炎鏈球菌疫苗,「疫苗能發揮一定程度的保護力,不會因為打了疫苗反而得到感染,或誘使原本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情惡化。」吳醫師強調,病人若有任何疑問要先和醫師討論,不要因為莫名的恐懼而失去強化自我保護的機會。
醫病合作多溝通 長期抗病少風險
「最重要的是落實醫病共享決策,建立良好的醫病互動。」吳醫師表示,目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已標準化,藥物選擇多元,醫師會評估病人的狀況來選擇。但在長期慢性治療過程中,一定會有狀況需要醫病合作,初期就引導病人了解疾病風險、參與治療決策,包括藥物選擇,吳醫師會花時間讓病人了解用藥選擇,再依需求討論出適合的藥物,「有些病人不想挨針、覺得口服藥更方便,就可以選擇小分子口服標靶藥;年長的病人怕忘記服藥,或偏好到醫院才安心,可能就會傾向至醫院打針。」
吳醫師認為,雙方充分互動有助提高病人的醫囑性,遇到問題時也更願意和醫師討論,及時調整治療計畫,這樣才能達到有效控制疾病,遇到感染或副作用發生時也能及時調整。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98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