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肺癌治療又有新進展!一名年約70歲退休女性,不菸不酒、也沒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直到出現咳嗽、頭痛時,前往醫院檢查,竟已是肺腺癌第四期並確診為EGFR基因突變,且有腦轉移、骨轉移的情形,使用第二代標靶藥物治療約四年後,腫瘤出現T790M突變,再接續以第三代標靶藥物,吃了一年多,目前治療超過五年,生活作息能維持正常,成了抗癌模範生。
肺癌患者約七、八成為晚期 六成具EGFR基因突變
收治該名女子的高雄長庚醫院肺癌團隊召集人胸腔內科醫師王金洲指出,臨床上許多肺癌患者經確診後,約有七、八成的人皆為晚期,危險因子包括有肺癌家族史、空污、油煙等因素相關,且不抽菸者多為肺腺癌,高達六成具EGFR基因突變的機率,女性的比例較高。
晚期肺癌病人雖然不能根治,但治療上期望以標靶治療,延長整體存活率,王金洲醫師建議,肺癌患者都能夠進行基因檢測,因為目前EGFR、ALK、ROSE1等基因,皆有健保給付,找出相對應的標靶藥物治療。
標靶治療抗藥性有解! 接力治療整體存活期近4年
王金洲醫師指出,20年前,第四期病人很難存活超過一年,有了標靶藥物後才有機會存活逾二年,目前第三代標靶藥物接續出現,發現超過半數患者的整體存活率都超過4年以上,在使用標靶藥物的情況下,也能兼顧較佳的生活品質。
自標靶治療應用之時,醫界便明白再新的藥物,終有抗藥性的一天,第一線使用口服標靶藥物治療的晚期肺腺癌患者中,每三人就有兩人會產生T790M突變;如何協助患者不致於太快面臨化療,甚至是無藥可用的窘境,藥物的使用順序更顯重要!
肺腺癌年輕化趨勢 審慎制定「個人化」「精準」治療
雖然第三代標靶藥物使用於第一線的治療副作用較小,但王醫師坦言,一旦產生抗藥性,進入二線僅能仰賴化學治療,在肺腺癌年輕化的趨勢下,對於本應好好享受人生,或衝刺事業的族群來說,在人生的高峰期卻因為沒有標靶藥物可使用而受困醫院,都是相當可惜的決定,也是治療上的一大遺憾。
隨著肺腺癌治療,有愈來愈多的標靶藥物研發上市,已逐漸將其視為慢性病控制,王金洲醫師提醒,第一線標靶藥物的選擇,將影響整體治療效果,唯有依據患者的基因突變種類、細胞型態等,審慎制定「個人化」且「精準」的治療計畫、規劃最適合的藥物使用順序,才是最佳的治療策略。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15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