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防疫期間,大多數人都不敢趴趴走,但少動的結果可能誘發疾病!一名78歲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的楊姓老奶奶,雖然乖乖吃藥,但因外出活動時間變少,加上長期久坐宅在家,突發中風,經緊急送醫撿回一條命,並回復正常作息。醫師提醒,中風高危險群,在家也要動一動,如有疾病徵兆,要把握黃金治療3小時緊急送醫。
少動潛藏腦中風風險 情緒不穩恐成危險因子
高醫神經科醫師周秉松表示,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很多人因居家隔離、檢疫、或害怕被他人感染,而改變生活作息,最常見的是減少外出活動,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家裡,很可能因運動量減少,潛藏腦中風之風險。
周秉松醫師指出,腦中風是台灣第四大死因,中風後常伴隨不同程度的失能,嚴重者無法自理生活;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等高危險群,可能因疫情流行期間運動量減少,使得三高的控制變差,甚至因擔心疫情而導致情緒不穩或暴飲暴食,都會加重腦中風危險因子的惡化。
久坐易血栓 超過7小時中風、死亡風險增
疫情期間,長時間在家坐著看書、使用手機或是看電視,沒有起身動一動,加上缺乏足夠水分補充,容易產生血栓,阻塞腦部血管而中風。文獻指出,成年人每日久坐超過7小時,中風及死亡率都會增加;美國CNN最近報導,有較多之健康年輕患者罹患腦中風,事後被確診為新冠病毒感染者。
牢記G-FAST口訣 把握3-6小時黃金治療期
周秉松醫師提醒,中風可分為「腦梗塞」及「腦出血」,其中腦梗塞超過7成,家人平時可牢記「G-FAST」口訣,幫助記憶腦中風相關症狀,G-FAST分別指的是眼球轉動受限(G:Gaze)、臉部(F:Face)嘴角不對稱、手臂(A:Arms)平舉時下垂、言語(S:Speech)說話不清楚及即時送醫(T:Time)等,由於急性腦梗塞之治療有3~6小時的時效性,務必將病人緊急送醫診治。
【延伸閱讀】
掌握黃金關鍵治療期!先天性心律不整、藥物過敏 這項檢測能及早發現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96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