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不會好?轉念和平共處
癌症和一般生病一樣,有嚴重與不嚴重的差別。
如果只是簡單的感冒,一般三到五天就會康復,但一樣是感冒,有些人卻會引發嚴重呼吸衰竭,甚至死亡。如果是流感,甚至比流感更厲害的疾病,例如SARS,又是不同情況。基本上生病就是生病,不該花時間怨天尤人,應該好好接受治療。
如同感冒,大部分人不會因為感冒而怨天尤人,既然如此,面對癌症也應該保持一樣的態度,生病就該治療,不治療才會產生問題。在現代醫學進展之下,大部分疾病都能得到該有的控制,接受治療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癌症會不會好?
「癌症會不會好?」是病人常有的問題。我的答案通常是「不會」。不過,大家倒也不用氣餒。
大家仔細想想,其實很多疾病都不會好,例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甚至如果將「肚子餓」當成一種病,同樣也不會好。
因此,疾病本身會不會好不是重點,重點是如何治療、處理,如同遇到問題時,應該想辦法解決,而不是思考問題會不會自己消失,解決問題本身才是最重要的事。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癌症病人常說:「我不會好,那我就不要治療了!」這種說法非常不合理。洗完澡之後,身體還是會髒,但我們不會因此再也不去洗澡了;吃完飯後,肚子還是會餓,但我們還是會去吃飯吧。沒有事情可以一勞永逸,得了癌症後,身體雖然無法完全恢復成生病前的模樣,但如果透過治療使病情得到控制,不再對日常生活造成影響,是否生病又有什麼關係?只要好好處理就好了。
另外,通常癌症會發生就是前面章節常提到的兩個原因:運氣不好、習慣不好。「運氣不好」是指身體裡面本來就有癌化的基因,「習慣不好」是指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不健康的生活習慣。
生病之後,首先必須改善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將其導正。至於身體上的基因,也就是「運氣不好」的部分,雖然沒有讓它變成好運氣的方法,但只要願意好好處理並治療,也可能改變,所以千萬不要灰心。
大家應該改變觀念,不要因為自己是癌症病人而沮喪失志,只有打破負面心態,才能從自己的生命狀態中重新找回正面、正向的力量,不要認為:「治療癌症有什麼用?治療之後,癌症還是會再發生!」有問題就應該處理。正確的觀念是:治療之後,現階段問題已經獲得解決,萬一再次發生,就再接受治療。記住,解決問題才是重點!
癌症為何令人恐懼?
癌症病人最害怕的兩點:第一是治療時的痛苦與副作用,第二是治療後的復發。
因為擔心治療時的痛苦與副作用,很多病人被診斷出癌症之後,就陷入恍惚、驚恐,每日生活在恐懼、黑暗當中。事實上,現今關於癌症治療的副作用,醫師都相當清楚,大部分都可以好好控制及處理。
我一再強調,就連喝水也會有副作用,如果一項治療會存在至今,就是因為好處遠大於壞處,所以對於副作用,真的不要太放在心上。
第二個是癌症復發。現階段當然沒辦法完全不讓癌症再復發,但如果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處理上就不會有大問題。另外,就算復發又如何?就像前面提及,雖然吃完飯還是會肚子餓,但還是得吃飯,就算癌症復發,再治療就好,只要在早期復發時發現,治療也不會太複雜。找到一個可以好好配合的醫師,配合追蹤與治療計劃,對病人來講,癌症其實不會造成生活上太大困擾。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治療一段時間後,需要定期追蹤、評估病人的身體狀況。台灣在健保的普及下,癌症病人都會擁有重大傷病卡,醫療費用大多由健保幫忙支出,因此做為台灣人無疑相當幸福。在其他國家,因為沒有醫療保險,很多人負擔不起費用而不能接受追蹤、治療,反觀在台灣,費用的問題並不大。
如果擁有這麼好的環境,還不願意追蹤及治療,真的太可惜。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相當正確且重要的事情,希望大家可以理解這樣的健康觀念,跟癌症和平共處,將它當成慢性病看待。
當然癌症治療到最後,也有可能復發,甚至無法控制。此時就要討論後續的處理方式,人本來就會經歷生、老、病、死,出生之後接著死亡,這是生命必經之路。在此情況下,必須跟醫師好好討論接下來要如何處理,在身心狀況都許可的情形之下,做好規劃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總好過手忙腳亂、徬徨不知所措。
二○一九年初,台灣通過了《病人自主權利法》,在面對病人生死的尊嚴上有很大進步,現在台灣的安寧療護也發展得相當全面,照護病人這一塊獲得很大保障。
癌症治療是一連串的歷程,就跟所有疾病一樣,有時候好了就沒事了,有時候好了還會再復發,當然也可能會繼續惡化。但重點是,生病之後就該接受治療,知道自己治療的狀態,因應不同程度做不同規劃,這才是正確的態度。不該一味因為罹患疾病而心灰意冷,害怕面對甚至逃避,這都是不好的方式。
只有好好面對癌症,去處理、去解決它,最後放下,這才是健康的態度。
癌後日常飲食的注意事項
對於很多癌症病人而言,如何獲取營養是一大問題。
有些癌症確實會造成營養問題,特別是位於消化系統的腫瘤。但並非每種癌症皆會引發營養問題,只要病人能正常吃喝,通常不會有問題,如同前面案例所述,很多癌症病人反而會有營養過剩的狀況,應該正常飲食,並保持運動習慣,才是對身體最好的方式,而非胡亂服用營養補充品,對身體反倒有害無益。
吃素的人可能缺乏維他命B,做過腸道切除的人也可能缺乏某些營養素需要補充,但以目前台灣社會而言,身體獨缺某種營養的人並不多。所以建議癌症病人或平常人日常生活以正常飲食為主,至於營養補充則應遵從醫師的建議,除非經過正式檢查,否則不要胡亂購買保養品服用,才不會對身體造成負擔。
因此,在營養補充上有幾個大原則:
◆ 食物一定比食品好:
在菜市場上看得到的東西,大部分都是食物,而食物進行加工後製造出來的就是食品。
新鮮的蔬菜、水果、雞、鴨、魚、肉,一定比罐頭或是再烹製的食品,更為新鮮健康。因此,食物一定比食品好,只有在很特殊的情況下,病人需要特別的營養補充,才使用特殊食品。但大部分癌症病人需要的都是健康新鮮的食物,而不是食品。所以,只要能夠吃得下,就應該食用自己烹煮的東西,一定比買來的食品還要好。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謝醫師的健康揭「泌」 •何謂抗氧化劑? 抗氧化劑是細胞的武器,用來消除病毒及外來物,同時也可用來細胞互相攻擊。抗氧化劑本身性質中性,但就像一把槍,無論壞人或好人都可以射擊,如果攻擊病毒、細菌,便保護了身體;如果攻擊正常的細胞,就會造成身體傷害。因此,抗氧化劑不存在好與壞,只要細細留意,便可正確使用。 坊間很多產品號稱為抗氧化劑,具有抗癌效果。此說法雖然並非毫無根據,平常多吃富含抗氧化劑食物,例如維他命C、維他命E,確實對身體有助益,但多於需求,身體也會自然排除,不會更有保護效果。 |
◆ 不需要攝取補品:
大部分補品營養成分當然都很高,但大多偏向單一,在攝取上或多或少都有不理想的地方,自然比不上直接食用新鮮的食物,所以大部分補品真的都不需要。
◆ 不需要服用營養品:
大部分病人都不需要補充營養品,只要病人還吃得下,食物一定比營養品好。營養品只對吃不下的病人才會產生效益,對大部分病人而言,食物肯定比較有用,千萬不要輕易忽略原形食物帶給人體的好處。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因此,在營養補充上有
◆ 不要亂拿藥方:
許多人生病後會想要接受中醫治療,畢竟是幾千年經驗的累積,確實也是一種不錯的治療方式。但中醫也會因人、地、時來開藥方,一帖藥不可能適合所有病人,如果要尋求中醫協助,必須找合格中醫師詢問,不要因為親友介紹哪一帖藥方比較好就拿來使用,這是很危險的事。
◆ 適時拒絕好意:
很多時候生病了,家人跟鄰居會建議要吃什麼、做什麼,雖然他們都是好意,但有時候需要適度拒絕,不要照單全收,否則會導致治療產生混亂,並且讓自己莫衷一是。不但得不到好處,反而收到更多壞處。
◆ 別相信秘方:
一個方法如果有效,要公開才會賺大錢。真正的一帖秘方如果以五萬、十萬塊販售,雖然感覺很貴,但如果真的有效,公開販賣後能賺到的錢,往往不只五萬、十萬。通常坊間流傳的秘方都不太有效,千萬不要太過相信,應該回到正規治療。因為真正有效的治療,不會用「秘方」的方式存在。如果要賺錢,要公開賣才能賺大錢。如果要救人,更是要公開才救的多。通常說有效的「秘方」,都不太合理。
謝醫師的健康揭「泌」 •保健食品VS.藥品,真的有助身體嗎? 食品和藥品不太一樣,藥品的研發必須通過嚴謹流程,但食品不需要,只要經過政府認證,證明無害便可上市;至於食品療效,不需要像藥品將人分為兩組進行研究,只要大致可看出有效趨勢即可,至於此趨勢是否為食品造成,事實上無法確定。因此,就算冠上保健食品的名號,消費者還是應理解只是食品,一旦加工過程出錯,便可能對人體產生危害,例如三聚氰胺奶粉即為著名例子。飲食應以未加工過的食物為主,可以被消費者直接挑選,安全性比較高。 |
謝醫師的健康揭「泌」 •偏方、秘方,真的「掛保證」嗎? 實際上,秘方的存在確實是不合理的一件事,昂貴的秘方更是如此。 如果秘方真的具有療效,只要通過藥物研發的流程驗證,有了科學證實,便擁有更多銷售管道以大量賣出,商人即可獲得更大利益。因此,真正有效的方法,應公開販售給全世界七十億人,而非僅靠著口耳相傳賣給幾百個人,秘方的可信度便令人懷疑。 有些偏方雖然便宜,但有效才值得服用。正規的治療皆經過嚴謹的審查流程,才得以使用於病人身上,比起相信毫無保證的偏方,接受正規治療才是最好的選擇。 |
癌症對現代人而言,已經是相當熟悉的名詞,然而仍舊存在不少誤解,只有一一釐清才能使治療更為有效、順暢。在此章節,提出癌後日常飲食需要注意的事項,癌症治療是一場長期抗爭,戰場並非只在醫院,而是延伸到日常生活各個角落,因此在許多方面都需要小心注意,如此才能使癌症得到良好控制,回到正常的生活步調。
*本文摘錄自《「泌」壺裡的癌變:直擊泌尿腫瘤,癌症治療全攻略》作者:謝登富 ,博思智庫出版。
【更多資訊請上《博思智庫Broad Think Tank》;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