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陌生人」的迷思!這三重點,家長們做到了嗎?

記者: 媽媽寶寶
地方新聞 | | 觀看數:0
「小心陌生人」的迷思!這三重點,家長們做到了嗎?

「小心陌生人」的迷思

文/周雅淳

為了避免孩子遭受傷害,爸媽常常教孩子要「小心陌生人」、但在實際教導時,相信很多大人都覺得孩子難以學會。

991845

我們為學齡前兒童建立人際界線及危機意識時,「小心陌生人」經常是重點之一:不要跟陌生人走、不要拿陌生人給的食物或禮物、陌生人要強行對你做不好的事情時要大聲呼救、遇到壞人是一件恐怖的事等。但在實際操作上,我相信很多大人都覺得「孩子很難學會」。

 

  1. 「陌生人」對孩子來說是困難的概念

大人可能覺得「陌生人不就是不認識的人嗎?」但對孩子而言,絕大部分的大人都是不認識的人,但對孩子而言,絕大部分的大人都是不認識的人,「爸媽硬要我叫他叔叔」和「我跟他講話之後,爸媽告訴我以後不可以跟陌生人說話」的對象到底差別在哪裡,我們很少仔細解釋給孩子聽。

991846

好好向孩子介紹大人朋友並且為兩人建立關係,是在日常生活中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中學會「陌生」概念的方法。

 

  1. 「壞人」的形象被固定或刻板化

繪本、卡通裡的壞人,經常以黑衣、邪惡、奸險表情等方式具像化,導致孩子常以反應社會偏見或歧視的方式,建立對壞人的想像。

建議爸媽跟孩子討論的過程中,避免以直觀的方式評斷行為,落入只有好壞二元對立的方式,多與孩子討論行為背後可能的動機,建立判斷「壞事」的能力,而非標籤化的「壞人」。

 

  1. 孩子個性大不同

不同孩子之間,也有很大的差異,足以影響他們與世界的互動方式,例如謹慎觀察與外放冒險、個性害羞或健談不怕生的孩子,他們與世界應對的方式就會有很大的差距。若能循著不同特質發展不同策略,而非壓抑孩子去適應單一的標準和規則,會讓孩子發展出更多元、更能自行操作的方法。

991847

 

傷害孩子的.最常見是身邊親近的人

甚至回到最根本,陌生人真的是兒童性侵中最大宗的加害者嗎?根據衛福部保護司統計,在民國103至107年接受通報的0~6歲兒童受害案件中,加害者的身分以直系親屬為最大宗。

相反地,加害者為陌生人的通報案中,每年都不到20人,並且在民國105年後,案件量都降低到少於10人。

意思是,我們把大部分教育孩子自我保護的資源和能量投注在錯誤的對象上,教導孩子學會「自我保護」的方法,也不適用於這個對孩子而言,擁有絕對權威,以及是全世界最該好好愛他,卻狠狠地傷害他的對象。所以我們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定義「自我保護」。

※原文刊載於2020年01月號《媽媽寶寶》395期。

※原文連結

※延伸閱讀

網路曬娃把握「1不3多」.杜絕孩子照片被不當利用

【即時新聞】最新調查:3成孩子想交網友.5大保護措施不能少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本文由《媽媽寶寶mombaby》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熱門推薦

    最後更新時間:2020-02-03 16:01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