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常把運動作為紓壓方式者,近8成受訪者覺得運動後心情有「變好」!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指出,去年6月針對3,478名六都國、高中職生,進行運動與憂鬱情緒相關性調查發現,6成青少年有固定運動習慣(運動超過3天以上、每次30分鐘以上)。有固定運動習慣者「情緒穩定度」較高,且每周運動天數愈多,時間愈長者,運動後心情變好的比例愈高。
運動促進心理健康 青少年運動舒壓變多
研究指出,21.8%受訪者在心情不佳時,常用運動紓壓,運動後有82.9%受訪者覺得心情有變好。從來沒有把運動作為紓壓方式者,有明顯憂鬱情緒需求助專業協助比例較高。葉雅馨主任強調,因心情不佳選擇運動紓壓的青少年比例,從2011年的17.3%,上升至21.8%,相較於透過打電動或吃東西紓壓,運動是有效且經證實的促進心理健康方式。她建議兒童青少年,找出符合興趣的運動,從嘗試中提升體能活躍性,轉移或降低負面的經驗。
電動少打點 暑假別忘享運動樂趣
教育部體育署學校體育組組長王漢忠提到,體育署與董氏基金會合作從 107 學年度於校園推廣「樂動 150,樂此不疲」運動宣導計畫,包括樂動紓壓五招、運動週會及快樂助跑員等方案的推展。各合作種子學校都展現不同的特色,例如彰化縣梧鳳國小在每周四大下課時間,由學生擔任動作示範者,帶全校師生跳紓壓五招作暖身操,然後一起跑步。
他鼓勵其他校做為參考,共同提升校園運動風氣。此外,同學在暑假期間除了打電玩等娛樂活動,可固定去打球或做其他運動,邀請同學或朋友一起,享受運動的樂趣。
【延伸閱讀】免受化療苦! 攝護腺癌新一代口服荷爾蒙藥物新選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76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