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來源:Pixabay)
為什麼是我?
這些疑問是許多面臨重大災難事件傷傷者心中一道過不去的牆,阻隔外在的一切,封閉自己。不過,這並不代表他們想一直處在這樣的狀態,反而是很想趕快擺脫負面的情緒,盡快恢復原來的生活步調。身為家人、朋友也一定想做些什麼來「幫助」傷者。但,有時身旁家人、朋友的關心或鼓勵受害者要加油,趕快站起來,不要讓大家擔心的話,只會讓你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並換來這樣的回應:
「你們以為我不想嗎?我也很想趕快恢復呀,誰想一直這麼悲傷、憂鬱,但是我就是沒有辦法啊……,我走不出來,我不知道要怎麼走出來。」一段傷者內心獨白。說者無意,聽者有意
「說者無意,聽者有意」,這句話體現了與傷者相處過程中每一句話的重要性,像是一句「你要趕快站起來啊,不要讓大家擔心」,說的人確實想表達關心之意,希望傷者能盡快復原。但是,不要讓大家擔心聽在傷者耳中,可能被解讀成「我讓大家擔心了,這樣的我很糟糕,一心催促自己趕快復原,卻又不知道該怎麼辦,反而陷入更深的自責與憂鬱情緒中。」但千萬不要因為怕言語傷害到受害者,就不去關心他們,是要站在「同理」的角度去關心,明白他們目前心境與狀態,換句話說成了重要的秘密武器。同樣一句「你要趕快站起來啊,不要讓大家擔心」,我們可以這樣表達:「我很能理解你現在的心情,這樣的情況也不是你願意的,所以,不用急,我們都在身旁陪著你」,以同理作為出發,讓受害者知道你是能理解他/她的處境,接著表達我們願意等到你走出來的那一天,因為,陪伴正是最好的協助。
反彈復甦力
「除了避免無意的關心言語,不小心傷害到傷者之外,我們還能這樣做,來陪伴傷者走過這條復原的路,或是身為傷者要如何自己撥開陰霾,重新找回自己。」
說到「復原」怎麼能不談到反彈復甦力,這是一種能夠從疾病、憂鬱或是困境中快速恢復正常的能力。根據許多臨床研究顯示,影響一個人反彈復甦力的特質包括外在情境(社會資源)與內在心理(心理資源)兩大部分。不管是傷者自己或是其朋友、親人,都可以從這兩大資源面向著手協助自己或他人。
一、社會資源
「人」是群聚動物,從生下來的那一刻起,我們就一直生活在「團體」的環境中,像是家庭、學校、職場、社團等,與他人擁有良好的情感交流,同時建立屬於自己的社會支持系統。如此一來,在面臨人生逆境時,需要人聊聊或是幫助時,這些人就是你最好的傾訴對象。此外,社會資源也包含專業的醫療院所、諮商輔導單位,相關機構、基金會、專線等,這些外在資源都是很好的協助管道。
所以,一旦面臨自己無法掌控的情況時,記得適時地向外尋求幫助;身為週遭好友、親人的你們也能提供適合傷者的管道來協助他/她,同時陪伴傷者,成為其心理支柱。
二、心理資源
在心理資源部分,特別聚焦在「想法」與「性格」上。簡單來說,「鑽牛角尖」與「大而化之」兩種人相較之下,後者因為想法上保有彈性,較不會執著於某個念頭;一個人的性格特質也是反彈復甦力重要的基礎,通常擁有堅毅、強韌、樂觀與自信等這類正向性格的人,較具有反彈復甦力。
所以,在面對挫敗時,想法保有彈性且擁有正向性格的人能較快消化負面情緒,避免困在其中。傷者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事情已經發生,一昧的停留在過去、逃避現在,是無法復原,只有接受才能慢慢走出來,更不要陷入自責的情緒中,像是如果我沒有去,事情就不會發生的念頭。」
反彈復甦力除了是促進個人在面對困境時,提高其適應與調適的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它能藉由訓練、學習與發展來改變。因此,隨其一生,個人的反彈復甦力都是具有變動性的,千萬不要侷限自己!復原的路本來就非常漫長,但只要找到對的路徑,一路上相陪的夥伴絕對不會缺少,如果你身旁恰巧有需要協助的人或是你本身就是傷者,不彷透過上述的方法,找到屬於自己的反彈復甦力吧!
延伸閱讀─破繭重生:伴你走過復原的傷痛,重拾自信的光芒
延伸閱讀─《反彈復甦力》懶人包
【更多請上公益媒合平台《善耕365公益媒合平台》官方網站;《善耕365公益媒合平台》粉絲團】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