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肖霞客(旅遊達人)
大昭寺的佈局方位與漢族寺院不同,其主殿是坐東面西的。主殿高四層,兩側列有配殿,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爾、印度的建築風格,成為藏式宗教建築的千古典範。寺前終日香火繚繞,信徒們虔誠的叩拜在門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長頭的深深印痕。萬盞酥油燈長明,留下了歲月和朝聖者的痕跡。從大昭寺正門進入是天井式院落,是藏傳佛教中「格西」(藏傳佛教中的高級學位,相當於博士)的產生地。西元1409年,黃教開山鼻祖宗喀巴在大昭寺創立傳昭大法會,並將之確立為藏傳佛教界最大的法事活動,從此黃教聲名鵲起.法會期間各大寺廟的僧人雲集此院,觀看被寺廟推選出的傑出僧人進行激烈的答辯。院落東側有數排酥油燈,白天也總是長明不滅。酥油燈後是大昭寺主殿正門,寺內有長近千米的藏式壁畫《文成公主進藏圖》和《大昭寺修建圖》(百度百科)。
進入大這寺門口外,就可停留在天井拍照十幾分鐘,雖然過去在大藏區看過一些藏族寺院,但畢竟在現存最輝煌與最古老的吐蕃時期建築,為藏式宗教建築的千古典範,可感受到大昭寺確實氣勢不凡。可仰望大昭寺屋頂,可看到從二樓垂下的黑色布幔,每塊布幔分別印製八寶圖之一。主殿牆壁上繪製一幅很大的佛像,門廊上有許多高大的紅色柱子,上面有多條金色的線條,庭院四周的柱廊廊壁與轉經回廊廊壁上的壁畫,因滿繪千佛佛像而被稱為千佛廊。門廊上方的天花板有許多裝飾,與藏族寺廟相似,但卻可看到濃濃的藏式風格。
進入主殿後就再也不能拍照了,要一直到爬到二樓屋頂上的平臺才可拍照。故本文當然也不會出現主殿內所見到的各尊佛像,或主殿內裝飾與宗教氛圍。讀者可嘗試在網路上查詢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佛像及主殿內各殿的介紹。故本文的標題雖然名為「大昭寺內部」,但事實上只能展示開放空間的建築而以,要見到內部非得親自前往才得以一見。且主殿內除遊客外,更多的是藏民信徒將主殿擠得摩肩擦踵,故無法仔細欣賞,且在導遊一再催促下,只能快步前進,只能將所見到的景象盡量記住。主殿內真是令人目不暇給,寺內各種佛像、木雕、壁畫、宗教器物等精美絕倫,空氣中瀰漫著酥油香氣,藏民們神情虔誠地參拜著。
建議參觀大昭寺前,應先好好閱讀百度百科等的各殿詳細介紹,將會更有收穫。大昭寺的佈局結構上再現了佛教中曼陀羅壇城的宇宙理想模式,寺院內的佛殿主要有釋迦牟尼殿、宗喀巴大師殿、松贊幹布殿、班旦拉姆殿(格魯派的護法神)、神羊熱姆傑姆殿、藏王殿等等。在大昭寺主殿內,可見藏寺與漢氏佛殿安排的不同,在漢式建築內主殿內功奉主神外,左右二旁還有其它神明,若有其它神明會供奉在其它殿內,但藏式寺廟的主殿中心除主神外,供奉其它神明的殿則圍繞中心的主神一圈,每個殿要分別進出以朝拜各殿神明,在大昭寺內各殿擠滿了信徒,遊客根本無法上前近看神明,不過既然是觀光客,也就不應影響藏民對他們神明的朝拜,在外圍參觀即可,且在導遊不斷催促下,各殿也不可能停留太久就爬往二樓再看功俸在二樓神明,包括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最後,就到二樓的屋頂平臺,並在此好好停留並拍照、購物與休息,有買到一本大昭寺的介紹,可對大昭寺有更深刻的認識。
環大昭寺內中心的釋迦牟尼佛殿一圈稱為「囊廓」,環大昭寺外牆一圈稱為「八廓」。以大昭寺為中心,將布達拉宮、藥王山、小昭寺包括進來的一大圈稱為「林廓」。這從內到外的三個環型,便是藏民們行轉經儀式的路線,不論是囊廓、八廓與林廓,到大昭寺旅遊,要尊重當地百姓習慣,順著人流按順時針方向行走。大昭寺殿高4層,整個建築金頂、斗拱為典型的漢族風格。碉樓、雕梁則是西藏樣式,主殿二、三層簷下排列成行的103個木雕伏獸和人面獅身,故本文的照片主要是在二樓平臺所見的建築。在平臺上遠眺,可看到布達拉宮的建築,俯視可看到大昭寺廣場的人流。
進到大昭寺門口後,可到天井並看到大昭寺的四樓建築
天井所見的佛像壁畫
天井正殿所見的屋簷裝飾
天井四周的廊道與天花板裝飾
二樓所見到的座獅、龍首
二樓所見的房間窗戶與布幔
二樓的建築外觀
二樓平台上的建築與金頂
二樓平台上的休息區
二樓平台內圈中還有小花園,布置許多盆栽
二樓平台上的座獅近景
二樓金頂的裝飾
二樓平台所見的第三層與第四層建築
頂層建築屋頂以麥桿為建材並漆上紅漆,有強烈的藏式風格
三樓與四樓建築,可見窗戶有黑框並擺上花盆
從二樓可清楚拍到一樓的酥油燈區
從二樓所見一樓的大銅缸,有民眾擺上蓮花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