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許多民眾走路不時膝蓋痛、腰痠,只好花大把時間去復健診所治療。然而,其實這些毛病可能是長期錯誤的步態累積所致,若沒有矯正步態,恐怕是治標沒治本。擅長足部醫學物理治療師鄭融指出,下肢關節嚴重退化後,臨床往往難處理,不妨先以動態足壓檢測,揪出錯誤步態行為。
步態有問題 注意關節提早退化
如果步態有問題,下肢關節會慢慢磨損,可能提早10-20年退化,比同年齡、同體型的人更早產生問題。鄭融治療師比喻,如輪胎跑20幾公里沒有異狀,若胎面方向不正確,1-2萬公里後,某些部位磨損會比較快,這時才要處理,已經太慢了。
足部對下肢關節有什麼影響呢?鄭融治療師進一步解釋,人體走路時,由腳掌的足弓來支撐與傳遞重量,如同彈簧一樣適度扭轉,並且保持平衡。足弓是由一系列骨頭形成如拱橋的形狀,走路時,足弓應維持正常弧度,是身體結構的根基。足弓若異常,如同「桌子缺了桌腳,整個桌面也跟著歪斜」,連帶影響上方膝關節、髖關節、骨盆,甚至脊椎。
功能性扁平足 異常內偏或外偏
常見的異常足弓,如步態內偏和外偏。鄭融治療師說,走路時,足弓正常垮下0.4-0.6公分,一旦超過這個範圍,走路重心容易內偏(偏向腳大拇指側);如果下陷量不足,甚至還變高,走路重心會呈現外偏(偏向小腳趾側)。
內偏的人,足弓過度內旋,容易出現骨盆前頃,特徵有小腹過凸,腰椎前凸幅度過大。他指出,患者剛開始沒有立即症狀,漸漸會出現腰痠,走路耐力變差,下肢關節會慢慢出現症狀,甚至會有慢性腰痛的現象;步態外偏,特徵是腳的剛性強,足弓無法像彈簧一樣壓縮,緩衝撞擊力道的能力較差,承受外界撞擊力變重。無論哪種異常步態,最後都可能引發關節提早退化。
動態足壓量測 揪不良步態
據國內皮鞋業者動態足壓量測統計2萬筆數據顯示,近8成國人步態有內偏或外偏的現象。鄭融治療師強調,這些跟步態、環境、行為都有很大關係。「有些人走路很快,壓力點顯示沉重;有些人習慣穿較寬鬆的鞋子,走路時易用腳趾抓鞋,腳趾與腳掌容易痛,該處會呈現異常壓力,這些都屬於足部的行為問題。」但醫療檢測是檢測結構異常,對於行為問題就比較難發現。
鄭融治療師指出,動態足測可以忠實紀錄腳在鞋子中的走動行為,並根據數據分析,可以揪出不正常的足壓和步態,預先找出疾病的危險因子。整體流程約15分鐘,民眾先量腳型並依照穿鞋習慣、選擇適當測量鞋,在6公尺的步道來回行走,鞋中偵測器將收集的數據,上傳雲端進行分析。
一雙好鞋很重要 先量才能選對鞋
大多肥胖、運動量少的人,比較容易有內偏、不正常足壓。針對預防關節問題,物理治療師說,走路時異常壓力源,會增加鞋子不同部位耗損,因此可從鞋底磨損情形,初步了解步態歪斜狀況。
正常情況下,磨損處位於鞋跟外側;如果是外偏,因為缺乏避震能力,建議選擇避震性能力較強的鞋款;至於內偏情況,建議選擇支撐能力較好的鞋子。雖然坊間有許多功能鞋,鄭融治療師建議,不妨先到可測量足壓的鞋店,根據測量結果,再選擇比較合適鞋款,更進階還能套用鞋墊去控制足弓,避免後續關節惡化的問題產生。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48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