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市場信心

記者: 理財周刊
生活新聞 | | 觀看數:0
重振市場信心

文.洪寶山(理財周刊發行人)

811695

投資市場紛紛擾擾,利多利空因素夾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月二十一日公布幾項利空,包括全球經濟增長正在失去動力、企業財報獲利增長放緩,以及美國政府持續關門、美方向加拿大申請引渡華為財務長孟晚舟等,讓一月二十二日美股道瓊大跌三○一.八七點,連帶影響台股一月二十三日失守九九○○,收在九八四六點,總成交金額僅六五二.五四億元。

如何重振市場信心,必須多方著手。台灣金融業最高主管機關金管會,主委顧立雄上任後,深知擔負重責大任,既要協助金融業發展創新科技,又要以金融資金支援實體產業發展,兼顧金融市場的安定與安全。

台股成交量低,如何吸引資金投入?顧立雄曾說過,壽險業仍有極大加碼台股的法定空間。台灣人愛買保險,二○一七年商業壽險(人壽保險及年金險)投保率二四六.○四%,等於每個人手上都有兩張以上保單,壽險業者收了保戶這麼多錢,放到哪去呢?當然是放在更能賺錢的地方,利率必須高於他要付給保戶的利率,因此,在國內低利率環境下,資金外流就成了必然現象。

根據統計,國內保險業有二十兆元資產,有高達七成是投資海外。但因為近兩年匯率震盪劇烈,避險成本比以往高出許多,根據金管會統計,台灣壽險公司去年前十一月匯兌成本就高達二○○八億,創歷史新高紀錄。

高獲利伴隨高風險,壽險業者曾呼籲政府要放手讓資金投資海外,賺取較高利息。言猶在耳,去年底卻傳出壽險業匯損逾兩千億的大黑洞。相對於國外壽險業,台灣壽險業投資海外比率高居全球第一,投資台股比例卻不高。

台灣資本市場近年成交量一直低迷,內資對台股沒信心應該是癥結,連政府基金委外代操都只是短線思維,去年高檔出脫被動元件與矽晶圓還大剌剌宣傳績效,如此打擊市場信心的作為,如何能讓壽險資金放心留在台灣投資?

振興與健全資本市場,不是只拚站穩萬點榮景,也不要帶頭賺價差,而是應大力推廣長期投資,賺股息迎成長賺趨勢財。這樣才能與金管會要壽險業多投資台股的政策相呼應,也才能重振國人對台灣資本市場的信心,有信心,市場才會旺,大家才能賺到錢。

※理財周刊961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生技股剛性需求逐步擴大
◎發行人語>重振市場信心
◎理財我最大>華漾 圓滿幸福的推手 陪你走到紅毯那端
◎理善大家來>抗癌五線譜 曲不終沿著夢想挺進
◎期股捷報>年關將近 現金為王
◎房地產會客室>當前中國經濟最大挑戰 房市泡沫危機
◎房市觀察>從三大議題看當前購屋迷思
◎房市放大鏡>若能防範炒房 放寬陸資買房政策是否可行?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理財周刊》官方網站;《理財周刊》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熱門推薦

    最後更新時間:2019-01-24 23:05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