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過去數年間慢跑運動逐漸在台灣盛行,全台一年間大大小小馬拉松賽事更是高達六百多場次,根據統計,每年卻有高達75%的跑者受傷。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傷科主治醫師謝明憲醫師表示,路跑可能造成傷害的原因主要是強度、頻率、時間過度、下肢或軀幹等承重關節結構不良、相關軟組織柔軟度太鬆或不足、肌力不足或不平衡、跑步姿勢不良、路面狀況不佳、跑鞋不佳等等。所以要成為一個跑者,這二個基本條件是很重要,那就是體能佳、下肢排列正常。
跑步應保持膝蓋微彎 腳掌中間部分著地
研究指出,跑步步伐與運動所受的傷害息息相關。跑步步伐越大,若以腳跟著地,膝關節所受的負擔越大。因此跑步時應該保持膝關節微微彎曲,以腳掌中間部分著地,同時步伐適度以減低跑步時膝關節的負擔。
謝明憲醫師指出,一般人腳型與足弓高低都會影響跑步時的受力,因此正確的跑步動作與合適的跑鞋很重要。跑者應注意跑鞋的磨損情形,來了解自己跑步時著地的動作是否正確,足部是否過度旋前或旋後,再訂製鞋墊矯正或改變跑步姿勢。
足弓排列正確很重要 影響關節對位
中醫傷科在馬拉松跑者的臨床治療上,足弓排列的正確與否扮演很重要的角色。足弓不正往往會影響薦髂關節的定位,相對因為錯位的足弓,會間接影響脛腓關節往上對位。只要共構力線在銜接時有轉折問題產生時,就會影響到距骨跟脛骨翻轉,近端的脛腓關節會促使股骨也偏旋,大轉子與髂骨對位就會受影響,之後的薦髂對位也會發生問題。
下肢關節排列不正 請專業人士調整
故足弓結構的拆解在中醫傷科的治療中為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治療時如何精準地處理好足弓問題,往往成為成功的關鍵。足弓如果沒有拆透,鞋墊高後,整體足弓共構力線改變後,足弓便無法正常使用並且旋轉,進一步導致跟骨、距骨與脛骨偏離足弓力線,使跑者的運動傷害無法得到妥善的修復。就算治療後症狀能暫時得到緩解,但在跑者持續的訓練及比賽之後,疼痛的症狀也容易復發。因此若有下肢關節排列不正問題之跑者,謝明憲醫師建議可請中醫傷科醫師或物理治療師加以調整,否則路跑只宜量力而為。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73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