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圖/文:韓悅
我與大雁塔的第一次邂逅,在今年初秋的一個雨天。陝西的雨,不若甘肅和青海的雨,它會一直下,連綿不斷。所以要說等到雨後再去遊覽,就不知要到何時了。這次,只能穿上在景區外現買的雨鞋、雨衣,然後義無反顧了。
4年前(2014年6月),大雁塔作為「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共包含33處遺址點,其中,中國22處,哈薩克斯坦8處,吉爾吉斯斯坦3處。
大雁塔,又名「慈恩寺塔」,聞名於世已久。它的建造與曠世高僧玄奘有關,唐代永徽三年(西元652年),為了妥善保管歷經千難萬險西行求法帶來的珍貴佛經、佛像和舍利,玄奘向唐高宗上表建塔,2年後,慈恩寺塔正式落成。千年來,歷經修繕,成為了如今的模樣。現在,它是古城西安的地標建築,也是中外遊客抵達西安後的首選景點。
購票進入大慈恩寺內,雖是雨天,遊人卻不少。在寺門口舉起相機就拍塔,怎奈無論如何構圖,要麼塔斜,要麼塔前方殿宇的水平線斜,一想,莫非這是「斜塔」?
回來後經網路搜索相關資料得以證實,不過,20年前塔身就已停止傾斜,正在以平均每年「回位」1毫米的速度逐漸「改斜歸正」。(參考資料:http://esb.sxdaily.com.cn/sxrb/20160617/html/page_14_content_000.htm)
要想與塔近距離接觸,或者登塔,則需要另行購票。
大雁塔高64.5米,共7層,內有木質旋轉樓梯可攀登。每層有四個小窗,可飽覽四周的城市風光。有的窗戶玻璃留個條形開口,有的則是圓形開孔,相機鏡頭可以伸出去。
7層自然最窄,排隊看景的人也最多。那個朝北的窗戶,最是擁堵,不過大家也還比較有秩序。看的是什麼景呢?如下:
大雁塔北
從圖照中看,窗戶柵欄前方最近的為玄奘三藏院——一組仿唐建築,在大慈恩寺內;再前方的音樂噴泉廣場,已出了大慈恩寺,它有「全亞洲最大的矩陣噴泉廣場」的美譽,玩的是氣勢,瞧,下雨天,人們打著傘也要觀看,想必夏季或晴朗的夜晚人會更多;再往前方,是高樓林立、望不到頭的現代城市佈局,關中平原,就是有種豪邁和闊氣!
大雁塔南
南窗可見整條中軸線,大慈恩寺內的主體建築如鐘鼓樓均為對稱式分佈。
大雁塔東
東側,樹木更蔥郁,已有一絲秋色,遠方的一池水,應是大唐芙蓉園。
古跡、仿古建築、大城市佈局,構成了這裡的階梯式畫風。
登塔除了可以觀景,還可以在1-5層看到一些文物,譬如唐磚、明代及民國時期的風鐸等。
在大雁塔的一層入口處,還可以看到牆面上鑲嵌著一些刻字石碑,它們是「雁塔題名」石刻。據一旁的導覽介紹,「雁塔題名」是一項文化活動,始于唐代,與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相關,即學子們考取功名以後,在大雁塔題刻以示紀念。
看到這,我忽然想到了一個問題,我們現在仍然能在各級學校看到的張貼榜單是不是就起源於此呢?
講完大雁塔,再講講大慈恩寺,據門票背面的簡介,大慈恩寺原為隋代無漏寺,唐武德初年廢棄。唐高宗李治作太子時為其母文德皇后追薦冥福,於貞觀二十二年(西元648年)重修再建,取名「慈恩」。寺院建成後禮請從印度取經歸來的高僧玄奘三藏法師為首任住持,在此翻譯佛教經典十餘年,創立了中國佛教的一大宗派——唯識宗。現代的大慈恩寺,為唐代大慈恩寺的西塔院。
關於現有寺廟及建築,本文不想陳述太多,於熱鬧出觀清幽,此次遊覽,倒是分佈在寺內各個角落的多種植物粘上了我的相機,它們的存在讓古老或仿古的建築不再顯得那麼凝重,而是帶給人一種歷史之外的遊覽體驗。一睹為快吧!
怪柳
快到傍晚,雨才停。
今日,雖沒有藍天白雲的襯托,但即將離開時,還想再望一眼它的巍峨與滄桑。雨水打濕了它古老的土黃色,微風襲來,空氣裡好像彌漫著絲絲桂花的香味,問了問環衛工人這裡是否有桂花樹,他說不知道。何必非要找到桂花樹呢?看到的、嗅到的,還有想到的,皆為旅行之意義。
中國陝西西安大慈恩寺及大雁塔
電話:86-29-85527958
地址:陝西省西安市慈恩路1號
交通資訊:乘坐地鐵換乘至3號線大雁塔站下車,即到大雁塔北廣場(音樂噴泉所在地),步行前往大慈恩寺。
購票資訊(成人全票資訊):大慈恩寺門票每人次人民幣50元,大雁塔登塔票每人次人民幣30元。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