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成人齲齒盛行率高達90%以上,當食物尤其是糖類食物沾附在牙齒表面,經過一段時間分解,就會產生酸性物質腐蝕牙齒或讓牙齒脫鈣,細菌會累積在齒縫之中,就是蛀牙。若忽視不理會,不僅容易產生口氣問題、也會引發疼痛,還會隨著時間侵襲到牙髓,導致發炎、感染,嚴重更可能導致蜂窩性組織炎。
臨床上,當牙髓有嚴重發炎、感染或是壞死的狀況,就可能需要透過根管治療,也就是坊間俗稱的「抽神經」來解決牙齒的問題,但仍有不少民眾根管治療後,便認為治療完成不再繼續回診,接受牙齒正式填補或製作正式假牙,卻仍持續出現牙痛狀況。醫師指出,根管治療後的牙齒痛,主要與後續的牙齒護理不當有關。
根管治療使牙齒缺損齒質 應進行牙齒復形修補
牙醫診所張詩平院長解釋,做完根管治療的牙齒已缺損很多齒質,尤其牙齒邊緣喪失,將大幅影響牙齒強度。如果臨時填補物脫落,又未能及時補強,口水及細菌將汙染原本的根管系統,造成根管治療失敗;加上抽完神經的牙齒對於疼痛的感覺較不明顯,若是病患因咬到硬物或咬合力過重而不自知,將不自覺增加牙齒斷裂的風險。
張詩平院長補充,牙齒根管治療後應要適當的復形填補物修補,就能夠取代缺損的牙質空間,避免根管系統再次感染,以保護剩下的牙齒齒質。牙齒復形的方式則須視齒質多寡,若缺損較大,但牙齒鄰接面結構完整可以做嵌體復形;若牙齒有大範圍結構喪失,則可能要考慮在根管內放置釘柱復形後,再製做牙冠復形。
根管治療輔助牙套製作 保護牙齒提高治癒成效
張詩平院長表示,根管治療不單只是將牙神經、血管及淋巴等移除,還包含牙髓腔開擴、清除牙髓組織,再將牙髓裡所有被細菌感染的部分全數清除,進行根管塑形,塞入藥劑治療,而後將其緻密充填,以藉此解決牙齒的感染、疼痛等問題,並盡可能保存牙齒。
但由於牙齒根管系統錯綜複雜,有些根管還可能阻塞、鈣化等,張詩平院長說,因為每個人的牙型不同,因此難以一次性完全清除乾淨,也有可能因病人的牙根管鈣化嚴重,在根尖處或牙齒深處的細菌尚未被消滅,因此治療後還是可能有再度發炎的機會,而導致疼痛發生,需多次治療並輔助牙套製作以保護牙齒,才可提高治癒成效。
根管治療日常照護 謹記四要點
張詩平醫師建議,民眾在做完根管治療後,應要注意牙齒保養,更提醒民眾於根管治療療程結束後的2~3天內,若感覺牙齒脹脹痛痛是正常的,需要依照醫師囑咐按時服藥改善;若還有疼痛症狀,則建議適時尋求牙醫協助。
他並提供四個要點供根管治療患者日常照護注意:
1. 盡量避免使用根管治療之牙齒啃咬太堅硬之食物。
2. 建議製作牙套保護根管治療後的牙齒。
3. 確實做好口腔牙齒整潔。
4. 定期至牙科回診並追蹤牙齒狀況。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90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留言評論